石厝教堂:时间缝隙里的信仰与记忆

作者: 林慕理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8-13 20:12:19
分享与播放

今天晚上,我们到一家有特色的酒家消费,走进02餐厅,墙上七、八幅福州百年前老照片引起我关注。

image.png

左下角那幅照片不就是我曾到过的福州仓山区某教堂吗?慎重起见,我请教了林亮光牧师、陈明牧师和花巷的杨自亮部长,他们异口同声回复:确实是福州仓山石厝基督教堂。

图片11(1).jpg 

夜幕降临,仍未能入眠,我总想起那座沉默的石厝基督教堂——圣约翰堂。它地处福州仓山乐群路的转角处,灰白的石墙爬满岁月的纹路。1862年的风,曾吹过那些哥特式尖券的窗棂,将十七国领事馆的祷告声,藏进花岗岩的缝隙里。

image.png

八角形钟塔的十字架早已不在,只剩西立面上几道模糊的刻痕,像被时间擦去的密码。

image.png

睡梦中,我忽然推开那扇铁门,两棵古树是最年长的信徒:银杏把金子洒满院墙,樟树则以苍翠应和。教堂内部空荡荡的,木桁架横梁如张开的手臂,圣坛的圆形穹顶下,仿佛还能听见百年前风琴的余韵。

这些年它成了烟台山上游客相机里的“打卡点”,但触摸石壁的冰凉时,依旧能触到历史的脉搏——从外国侨民的集资建堂,到文革时印刷机的轰鸣,最终在2012年的修缮中重获新生。石厝不语,却比任何解说词更懂得:有些存在,本就是时间写给城市的诗。

(文中照片均为笔者拍摄或翻拍)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福州一教会信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