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姊妹问道:“基督徒可以带孩子去看电影吗?比如今年年初很火的《哪吒2》?”这位姊妹一直心存顾虑,觉得《哪吒2》中有大量与基督教信仰相异甚至冲突的内容,例如涉及神祇、妖魔鬼怪、转世等元素。她担心孩子观看后受影响,也无法做到“分别为圣”。所以无论孩子怎么请求,她都没有同意,导致孩子对此颇有怨言,甚至抱怨说:“信耶稣一点也不好,连电影都不能看,同学们都看过了,就我没有。”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件事?基督徒到底可不可以看电影?基督徒的孩子又能不能看这类影片呢?关于这个话题其实一直存在不同看法。但我想,首要解决的或许不是“能不能看”,而是“为什么要看”。
一、电影是娱乐方式,不必过度紧张
看电影的首要目的通常是娱乐。孩子课业繁重,成人工作家庭压力大,在忙碌的生活中,看一部轻松有趣的电影,就像是给紧绷的神经做一次放松,能让人暂时抽离现实,享受片刻的愉悦。无论是孩子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获得乐趣,还是成年人在故事中体验不同人生,这种娱乐需求本身是自然的情感表达,也是生活中正常的调剂。
基督徒不必看一场电影就过度紧张、上纲上线。我们生活在这个现实社会,总会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化,若因此就拒绝一切视听,既不现实,也无必要。
二、持艺术欣赏的态度,而非神明崇拜
电影除了娱乐功能,也常传递感动与教育意义。我们不见得认同其中所有内容,但一些积极、正向的元素仍值得借鉴。比如《哪吒2》中哪吒身上那种不言放弃的精神,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学习他在逆境中坚持、不认输的品质,而非推崇个人英雄主义;再比如片中哪吒母亲无条件的爱——无论孩子是魔是仙,他始终是母亲最爱的孩子,母亲甚至愿为他牺牲生命;父亲的爱或许不那么外露,却同样是孩子坚实的依靠……这些都具有正面的教育价值,我们不必只将目光锁定在鬼怪元素上。
对那些神话、奇幻内容,我们应清楚其虚构本质,将注意力放在故事背后所探讨的人性善恶、价值选择等普遍议题上,而不是把虚构角色或情节等同于现实信仰。通过这样的视角,我们既能享受视听体验,又能汲取积极的精神养分,让娱乐和成长并行不悖。
三、了解电影内容,有助于传福音与侍奉
正因为《哪吒2》热度很高,我也特意去电影院看了一次。一来是为了陪伴家人、共享观影的乐趣,二来也是了解其内容——毕竟很多弟兄姊妹都在讨论,若完全不了解,也就失去了解读和引导的发言权。
我们甚至建议,教会的同工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适当观看这类影片。原因包括:一方面电影能帮助我们调节身心,是成本较低的休闲方式;另一方面,了解大家正在关注什么,能帮助我们在讲道、传福音和侍奉上更接地气。如果我们对大家谈论的内容一无所知,又该如何更好地服侍和引导他们呢?
当我们熟悉这类电影所传递的文化符号与价值观,就能更精准地找到与他人交流的切入点。例如向未信者分享信仰时,可以借电影中关于爱、牺牲、救赎等主题展开讨论,用他们熟悉的故事作为桥梁,引出信仰中相关的真理。这不正是一种智慧的传福音方式吗?
四、学会带领孩子正确观影
如果仍有弟兄姊妹担心孩子被误导,我们也可以选择陪伴观看。比如现在《哪吒2》已在多家视频平台上线,可以在家投屏观看。我们可以与孩子一同观赏,结束后针对某些内容进行交流。这样,当孩子产生疑问或有不同看法时,我们就能基于对影片的理解,从信仰角度给予合宜的引导,帮助他们分辨其中的积极意义与潜在问题,让孩子在潮流文化中既保持清醒,又能以智慧去影响身边的人。
电影作为当代不可或缺的文化形式,其影响力已渗透至各个社会层面。无论青少年还是成人,多少都会受到电影所传递的观念、情感与价值观的影响。因此,与其简单禁止或排斥,不如主动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社会思潮,将其视为观察时代、理解他人的窗口,从而在互动中以更贴切的方式传递真理与爱。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