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与各位分享这个话题,源于最近在我们基督教会出现的几件事情。主要就是基督教两会或教会组织在教堂外活动所发生的一些安全问题,就这些问题我们来思考。
第一件事情是某基督教两会在组织大型的活动期间一位传道人突发心脏病,出现了呕吐、气短、无力等症状,及时送到医院救治待状态平稳后,连夜被送回百公里外的家中。
第二件事情是某教会组织到外地参观学习,结果一位同工突发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被血栓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出现了偏瘫、语言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马上住院抢救,至今处于昏迷状态。
第三件事是一位传道人在参加基督教两会组织的大型活动当中,突然感觉右半身麻木,两条腿也麻木。当出现这种意外情况之后,到医院做了检查,是有血栓,于是就赶紧退出活动返回原地。
第四件事是一个教会的几位同工共同乘一辆汽车,前往基督教两会组织的活动现场途中,结果中途发生交通事故。虽然事故没有造成人身伤亡,却是惊吓不小、心有余悸……
类似的情况,在基督教两会和教堂组织的活动当中,虽然不是经常发生,但是时有发生,甚至个别的有发生人身伤害的事故,足以令人警醒:当弟兄姊妹跨出教堂门槛,安全风险便如影随形。如何既不放慢传福音的脚步,又能最大限度守护群羊?笔者提出以下七点粗浅建议,供教会同工参考。
一、把“风险评估”写进外出事工流程
任何外出活动前,最好先由专人填写《风险评估表》:行程、交通、天气、场地、人数、平均年龄、慢性病患者比例、最近医院距离及急救电话,逐一打分。对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要有充分的评估,分值超过警戒线,即自动触发“缩减规模、改地点或取消”机制,让决定不再凭感觉,也不单纯地靠祷告,而要凭数据和评估结果为依据。
说句实在的,如果在外出之前遇到了某些事情,也就是说有什么预兆,那就在祷告当中,该回避的回避,该不去的就不要再去了,因为神有时候会拦阻我们的脚步。我本人外出的时候就有过这种情况,遇到拦阻我靠着祷告就不再去了,因为我不知道这会发生什么;这不是迷信,而是这种第六感觉,说实在的挺准的。
二、为“不可预期”上一份保险
我们大多数的教牧同工对这个保险认识不够,认为我们靠主、靠着祷告,就是最好的保险。“我们靠主、靠祷告”绝对正确,但我们也要尽上自己的本分。大卫迎战歌利亚前,仍挑选五块光滑石子;保罗坐船赴罗马,百夫长宁可信从船长与船主的专业,也不单听属灵领袖的“平安宣告”。可见,信心从不排斥工具,祷告也不否定预案。保险正是上帝在普遍恩典中赐下的“石子”与“兵器”,把看不见的保护,变成看得见的资源。
要知道当我们为外出的事工买了保险以后,这个也是上帝的旨意,也是上帝所赐的,难道这不是吗?与正规保险公司签订年度团体意外险,或者是一次性的保险,含高额交通意外与急性病救治条款;同时要求每位参与者签署《健康告知书》,隐瞒病史者责任自负。保险单、急救卡、紧急联系人信息统一制成二维码,人手一张,扫码即得。
有一位教会的传道人60多岁了,一年之内心脏病两次手术,但是他坚持要参加基督教两会三天的培训活动,结果出现了问题。有基础病的同工外出活动不要参加,不是说你参加了就属灵,不参加了就不属灵,你身体好好地保养,健康平安,这本身就是见证、是荣耀神。
“不可预期”是上帝的主权;“尽你所能”是我们的本分。把保险单放进背包,不是对祷告的否定,而是对恩典的尊重——让每一次“奉主名出发”的队伍和会议,都带着一双看得见的“隐形翅膀”:保险。愿当意外来临时,我们可以说:“主啊,谢谢你早已借着这份保单,为我们预备了及时的医治与安慰。”
三、把“医疗小组”编入同行名单
据医疗机构介绍:组织集体活动或每次外出,至少按 50∶1 的比例配备持红十字救护员证的同工;携带“急救包+AED+速效救心丸+电子血压计”。关于AED(体外自动除颤仪)笔者多次介绍过,这种小型的急救设备价格实际也不高,但是我们有的教会就是认识不到,舍不得投入,要知道救人一命比什么都重要。建议行程超过两小时或人数过百,即联系清楚和了解当地医院的情况,包括电话号码和位置图等,预备“绿色信道”,提前踩点最近医院,确保有了意外发生及时就医就诊。
这方面有的基督教两会做的就好,他们在数百人的培训会议时候现场备有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药品的小药箱,安排了和聘请了几位社区的医护人员在现场,备有各种急救药,包括氧气袋等等,这样一旦出现个别人有疾病问题,会及时的得到抢救。
四、安排“撤离路线”
出发前召开 15 分钟“安全简报会”,用地图标注“去程、返程、应急”三条路线;指定三位以上的“安全长”分别负责交通、医疗、通讯,每两小时向在家的教会负责人汇报一次。若突发极端天气或公共事件,立即启动“熔断”机制:停止活动,原地避难或统一返程,任何人不得擅自离队。
有一个教堂就是在原定组织信徒往出的前一天,听到有暴雨的气象预报,负责人果断地决定暂停,尽管好像有些扫兴,但可以避免出现意外。
五、大型会议应该有“应急小组”
小组由若干人分片负责,通过填报表得到的各种数据,对重点的人特别关注。知道他们的年龄、身体状况、既往病史等等,这样有重点、有区分的注意观察,可以让他们随时随地的休息,或者返回自己的教会,不要在会场继续逗留了。
鉴于有的培训会议期间,神学院的同学们相聚在一起,有的不在大会就餐,到外面的饭店就餐,出现了呕吐、拉肚子、迷糊,甚至去住院的情况,有的会议要求参会者不得到外面的饭店聚餐。
六、妥善、及时地应对出现的意外。
个别的大型会议出现了传道人心脏病突发的时候,没有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医疗措施,而是靠着掐人中、拍打,二十几个人围在一起祷告的办法。这样是不行的,一个是空气不流通,人太多嘈杂,再一个是在黄金时间不能及时抢救,会出现生命危险的。
所以外出集体活动也好、大型会议也好,对出现问题要有预案,不能惊慌失措,要冷静妥善、及时、科学的处置,要做到“三个知道”:知道是什么情况、知道应该找哪个单位或部门、知道应该怎么办等。
七、所有活动应该按照程序和要求报备并获得批准。
就是说所有的活动不管是基督教两会的还是教堂、教会各个班组组织的活动,都要这样。这样做一来是合理合法,二来也规避了风险责任,否则出现重大意外和事故要被追究责任的。
如果前面所讲的事先预案、应该预备的各项工作没准备好,不要勉强进行。
主耶稣差我们“往普天下去”,也提醒我们“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愿每一次出发、每次集体活动都有完备的筹划与祷告同行;愿每一次外出都平安地返回;愿每一次归回,都能齐声向主献上感恩——一个不落的感恩。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