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基督教民意调查组织巴纳集团(Barna Group)最新研究显示,千禧一代和Z世代正在推动美国教会出席率的复苏。
巴纳研究机构过去25年通过多轮抽样,共收集132,030名成年人的在线与电话访谈数据,并且采用了配额抽样以确保各年龄、性别、种族、族群、地区、教育和收入层次的代表性。在最近的2025年1月至7月间,巴纳收集了5,580份在线访谈。巴纳结合历史数据,巴纳研究机构对近期归向耶稣的人数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千禧一代和Z世代在教会出席频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尽管近年来美国教会整体礼拜出席率趋势持平,但年轻一代的信徒回到教会的现象,给美国教会的信仰复兴带来了希望。
据报告显示,几十年以来,包括婴儿潮一代(Boomers,1946-1964年出生的人群)和婴儿潮前世代(Elders,1946年前出生的人群)在内的年长信徒,他们是最稳定参加教会的人群。但是现在这种结构改变了,通常被认为对信仰不感兴趣的Z世代(Gen Z,1997–2012 年出生的人群)和千禧一代(Millennials,1981–1996 年出生的人群),现如今则展现出最高的定期出席率。
2025年,Z世代信徒平均每月去教会1.9次,而千禧一代平均每月去教堂1.8次。并且这一数值自2020年以来在稳步上升。和这些人相比,年长信徒的出席率反而在不断下降。在2000年的时候,婴儿潮一代平均每月参加教会礼拜2.0次,而婴儿潮前世代的信徒平均每月参加教会礼拜约2.3次。而在过去的25年间,这两个群体在教会出席率在稳定下降。X世代(GenX,1965–1980年出生的人群)的教会出席率则保持稳定,没有太大增长,与2000年左右的水平大致相同。
现在整体的现状是在美国,即便是有信仰背景的人,参加礼拜的频率也不高。据报告显示,目前美国所有有基督教信仰背景的成年人,平均每月出席教会1.6次,相当于每五个周末约去两次教会。在这个大环境下,数据显明,千禧一代和Z世代去教堂的频率稳步上升。2020年,他们平均每月去教堂的次数接近为一次。现在,他们平均每月去教会的次数接近为两次,数值呈现出明显的递增。(需要注意的是,2017年和2018年Z世代的教堂去教堂比例更高,是因为当时Z世代的年龄刚好达到可以纳入巴纳成人样本的年龄。换句话说,这几年Z时代只代表了18、19和20岁的人群,他们的数据更有可能反映其父母的宗教活动。)
对这次调查结果,巴纳研究机构的副总裁丹尼尔·科普兰(Daniel Copeland)表示:“年轻人比以往更频繁的出席教会,这并不是典型趋势,通常是老一代信徒是最忠诚的教会参与者。此数据对教会负责人而言是好消息,表明Z世代和千禧一代正经历灵性复兴。”
巴纳研究机构首席执行官大卫·金纳曼(David Kinnaman)则提醒道,仅仅参加教会礼拜并不足以让信徒真正委身教会。即便年轻人参与率上升,如何引导他们在教会之外也活出信仰,仍然是一个挑战。他指出:“教会领袖需要重新构想门徒训练的方式、和年轻人建立关系连接,以及鼓励年轻人参与服事,使教会生活能够与更多年轻信徒产生共鸣。”
“这些教会出席率的变化为教会领导者打开了创新的大门,”格鲁公司总裁布拉德·希尔(Brad Hill)说, “那些优先考虑关系性接触(relational touchpoints )和线上互动的教会,也就是通过短信、社交媒体和其他在线工具的方式去联系的人,他们能够更好地在年轻人常用的平台或空间与他们建立联系。”
如果这些趋势持续下去,下一代的属灵探索可能会重新定义未来十年基督教的结构与发展方向。这次数据结果也提醒我们,未来教会的活力取决于教会领导者能在多大程度上有效激发并回应年轻人对信仰的探索兴趣和属灵责任。
注:该调查隶属于巴纳集团与格鲁公司(Gloo)合作开展的教会现状研究(State of the Church Initiative)。此次项目最初于2020年启动,并于2024年与Gloo正式合作形成持续进行的研究。所有数据均基于巴纳集团过去25年的追踪,为教会领导者和公众提供教会发展趋势的参考。
本文为编译而成,参考以下文章:
New Barna Data: Young Adults Lead a Resurgence in Church Attend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