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基督教师范学校的历史沿革与影响

作者: 毋忠毅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9-17 05:56:32
分享与播放

在辽宁省的近现代历史上,地方政府是禁止基督教创办小学教育的,如民国十四年九月八日(1925年)奉天教育厅训令各县知事、省县视学严禁教会滥收学龄儿童;另据《奉天公报》第4838号载:“奉天禁止教会办理儿童教育。奉天当局,以外人学校办理儿童教育,殊有侵害中国教育权之嫌,决予严重取缔。”但是对于师范类、医护类的大中专院校是没有禁令的,当时基督教所创办的院校还是比较有规模的。

在辽宁省省会沈阳市基督教历史上除了著名的盛京(沈阳)神学院(Moukden Theological College)和基督教盛京医学院(Mukden Medical College)等基督教院校外,还有一所存续时间不长、但在辽宁乃至东北教育史上有一定影响和作用,却鲜为人知的基督教学校:奉天基督教师范学校(Fengtian Christian Normal School)。下面我们简要地做一介绍。

根据历史档案记载,这所学校是1911年由苏格兰长老会(United Free Church of Scotland)与爱尔兰长老会(Irish Presbyterian Mission)合作在沈阳(时称奉天)创立的教会师范学校。

《沈阳市大东区近代大事记(1840—1949)》中一笔带过做了简单介绍:“1911 年( 清宣统三年)3月奉天官立森林学堂与农业学堂合并,改称奉天官立农林学堂。是年,基督教长老会在小河沿建立基督教师范学校。”

一、学校创立的背景与联合办学历程

苏格兰长老会自1867年进入东北,爱尔兰长老会于1869年跟进,两者在医疗、教育领域长期合作。

1910年10月,满洲里皮毛商人接触旱獭(鼠疫宿主)引发疫情,沿中东铁路蔓延至哈尔滨、长春,最终波及沈阳。该疫情持续6个月,波及5省,死亡60,468人(官方统计,实际或超10万)。沈阳日均死亡超百人,棺材铺断货,尸体堆积街头。

为此,在当时的清朝政府主持下,1911年4月3日—4月28日(疫情尾声阶段),在沈阳奉天总督府(今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东侧)成立了"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为应对东北鼠疫,国际医学专家云集沈阳。爱尔兰长老会借机展示教育成果,与苏格兰长老会达成合办师范共识。

这样,两教会整合资源,选址奉天(今沈阳沈河区的位置,校舍设计主楼采用哥特式拱窗+中式青砖墙体,象征东西文化共生,于1911年成立了以培养本土基督教教师为目标的奉天基督教师范学校。

奉天基督教师范学校的首任校长是英国苏格兰女宣教士廉爱邻(Miss H. B. K. Maclean)。她是苏格兰联合自由教会(United Free Church of Scotland)派往中国的宣教士,她有大学文化程度,负责校内行政、训育、财务等事务,对中国教育,特别是女子师范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廉爱邻通过师范教育培养了近代第一代中国女性教育者,其影响远超东北一隅,成为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人物。

二、学校核心办学情况

学校学制:初期为2年制师范速成班,后延长至3年。

课程设置:基础学科:国文、算术、历史、地理等;学校设有教育专业,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同时学校还设有基督教必修课,主要有圣经研读、基督教伦理等。从1923年起,基督教礼拜仪式风琴伴奏改用古筝,圣诗编译为《诗经》四言体(存谱见沈阳宗教局档案)。

1911—1919 年每日必修(1小时),用文言文编写《基督教四书讲义》;19201926 年每周3节融入儒家“仁爱”观解释教义;19261931 年选修课(可替代为伦理学),聘请喇嘛教僧侣讲授比较宗教; 1912年设实习基地,建有附属小学进行实践课程。附属实习小学后发展为沈阳市岸英小学(前身为1920年设立的崇正附小)。首创“附小驻校实习制”(学生每周3天授课)。1920年扩展为“乡村巡回实习”(毕业生需赴4所村小实践),成为民国教育部1932年《师范学校规程》蓝本。

学校的特色与当时的沈阳其他社会学校不同,开设"西学启蒙"课,引入西方自然科学教材,为东北首批系统传授现代科学知识的师范院校之一。

主要是制度创新,课程模板中的“通识+教育+实践”三模块课程体系(见1914年《奉天师范教育章程》),被1923年奉天省立师范直接沿用,影响覆盖全东北27所师范学校。

师资:师资来源主要来自于国外的苏格兰、爱尔兰传教士和中国的本土教师,如苏格兰的John MacNaughtan博士等;本土教师来自于盛京医学院毕业生及传统儒学者。

生源:主要招收基督徒子弟,需小学毕业并通过教会考核。1915年数据显示,在校生约60人,女生占比15%(突破当时社会限制)。

据1931年满铁调查,奉天省小学教师中18.7%为该校直接或间接培养。

那么,学校的管理与经费是什么情况呢?

管理方面主要是:“双差会共管”:苏格兰方主导课程设计,爱尔兰方负责日常运营。

经费来源主要是:60%来自英国格拉斯哥和贝尔法斯特教会捐款,30%来自学费,每学期银元2.5元,10%来自东北本地基督教信徒捐赠。也有日本人记载“每年12月开始招生,必须经过体检后方准进行入学考试。已婚者不准入学考试,学费每年10元(中国钱),伙食、书籍、衣着等费用,一律由学生自给,学生全部寄宿。”

可见当时中外传教士和教会的热情办学。

该学校在日寇侵占时期未曾屈服淫威,尽自己最大努力投身抗战,最著名的就是“校歌变战歌”:原校歌中“育我菁莪,卫我华夏”被抗日义勇军改编为军歌(1932年《盛京时报》载)。同时学校的学生积极投军,九一八后,12%毕业生投军抗日,如1931届学生刘志清任马占山部任参谋。

三、历史沿革与转型

1911—1920年是学校的快速发展期;1914年增设"师范讲习科",为乡村教会小学培训师资;1917年建立图书馆,藏有英文神学著作及商务印书馆教科书;1920年代:本土化转型,受当时的“非基督教运动冲击,1925年改组校董会,中国人占比过半;1926年按教育部规定注册,更名 “奉天私立崇正师范学校,基督教宗教课改为选修。

1931年九一八后,日军控制沈阳,他们没有放过基督教教育的控制,学校被迫于1932年与苏格兰长老会的"文会书院"、爱尔兰长老会的"坤光女中"合并,成为 "满洲基督教联合会奉天神学院" 的师范部。1945年停办。

四、奉天基督教师范学校的历史影响与遗存

教育贡献方面,有女性解放先锋,东北首开女师范生:1915年招收首批女生(7人),1920年女生占比达25%(同期北京女高师仅15%);颠覆婚俗:毕业生李玉珍(1919届)退除包办婚姻,1921年在安东创办女工夜校,带动13名女生效仿;职业突破:1925届陈淑云任海城公立女小校长,为东北首位公立学校女校长。

该校成为辽宁的科学启蒙中心之一,如1916年师生赴辽中县用显微镜展示霍乱杆菌,捣毁当地“瘟神庙”,破除迷信。他们还编写《破除迷信读本》(1919),被奉天教育厅采用为补充教材。

学校前后累计培养约400名教师,多任职于东北三省教会小学,推动新式教育普及。最难能可贵的是该校承办了早期特殊教育:1921年招收聋哑生2人(东北首例),后因经费中断。尤为突出的是该校毕业生王惠民(1918届)等后来创办了营口、辽阳等地首批公立师范讲习所。

营口讲习所为东北首个商埠公立师范,1924—1931年培养教师217人,其中女教师占比35%(突破当地旧俗);辽阳讲习所是首个专注乡村教育的公立师范,至1931年共毕业师范生412人,93%任职于辽阳、鞍山乡村小学。难能可贵的是,这两所学校都积极参与了抗日战争,1932年日伪强令增设日语课,王惠民秘授《东北乡土历史》,“辽金非夷,满汉同源”,暗驳“满洲独立论”秘密成立襄平教育救国团,赵启明组织师生为抗联传递情报。

2000年后沈阳教育志修订,确认其“在殖民缝隙中守护中华教育主权”的正面意义(《沈阳市志·教育卷》2005版)。

学校建筑遗存:奉天基督教师范学校原校址位于沈阳沈河区惠工广场附近,由于几十年的大规模城市开发和建设,旧址已经荡然无存,无法查考。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有该校校徽(银质松枝+书本纹样)及1925年毕业合影。

此校虽存续仅二十余年,却是东北近代师范教育与基督教本土化的重要见证,其双差会协作模式亦为近代中外教育交流的独特案例。在殖民化(俄日)、基督教本土化、教育现代化三重张力中,为东北培育了第一代兼具国际视野与乡土情怀的教育者。其遗产不仅体现于制度创设,更在于塑造了近代东北知识分子的文化人格——这种“坚守本土、融汇中西”的特质,至今仍是我们现代基督徒爱国爱教、荣神益人的楷模。

参考历史资料:

1.苏格兰国家档案馆(GD32)藏有1911-1920年校务报告

2.辽宁省档案馆存有1926年教育部注册文件(全宗号JM14)

3.《满洲基督教年鉴》(1938)"教育机构沿革"篇

4.爱尔兰长老会年报(1911-1913):Belfast Central Library, PMC/2

5.《奉天省教育厅呈报私立学校概况》(1926)辽档藏JM14-1-198

6.学者论文:徐炳三《近代东北基督教教育事业研究》(2016)

7.《辽宁教育史志》、《营口市志》、《辽阳县志》等。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