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是传道人将上帝的话语传递给信徒的重要途径,核心使命是见证基督、喂养群羊,引导众人归向真理。然而在实际讲道中,部分传道人却在讲道中不自觉夹带“私货”,让信息不再以耶稣为中心,不仅无法造就信徒,反而可能引发误解与纷争。这些“私货”看似微小,实则像杂质混入纯金,逐渐削弱福音的力量,值得每一位传道人警醒。
第一种常见的“私货”,是刻意的引导性信息。有些传道人在讲道时,会不断强调自己“不怕得罪人”“不看重位子”,仿佛在向信徒证明自己的正直与无私。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信徒,可能会轻易相信这份“坦荡”;但稍有判断力的人,会从这些反复的自我标榜中察觉异样——真正无私的人,从不会刻意把“无私”挂在嘴边,就像真正谦卑的人,不会反复强调自己的谦卑。这种引导性信息,本质上是在掩盖内心真实的渴望,同时转移信徒的注意力:本该聚焦于耶稣的目光,被引到了传道人自身;本该扎根于真理的信心,被建立在了人的“人设”上。久而久之,信徒可能会把对上帝的信靠,变成对传道人个人的追随,这无疑偏离了福音的核心。
第二种“私货”,是刻意抬举某人的信息。传道人在提及同工或其他服侍者时,有时会不自觉地“捧人”:把某位同工夸得天花乱坠,却对另一位同工绝口不提。这种夸奖看似是在肯定优秀的人,其实也会让被忽略的同工陷入尴尬,同时让信徒产生不必要的分别心。如果有人借此排挤某位同工,信徒也容易被带偏。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每一个肢体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有人擅长讲道,有人擅长安慰,有人擅长后勤,没有谁比谁更“重要”。传道人作为“神话语的管家”,本该竭力维护肢体间的合一,而非用对比制造隔阂。当讲道中出现倾向性夸奖,福音的“合一”本质就被破坏了,信徒感受到的不再是基督的爱,而是人的偏爱与偏见。
第三种“私货”,有意贬低同工的信息。某位同工在聚会点讲道中常对教会事工发表负面评价,表达看不惯,有意无意强调“某人独断专行,我的意见根本不被采纳,被迫表决。”让信徒以为他是一股清流,而忽略掉一个事实,教会管理组的会议决策,他本人也曾参与表决,却没有勇气坚持自己的观点。这妥妥是一种“又当又立”的行径。不明真相的信徒会敬佩他“正直”,为他“打抱不平”,进而对教会领袖产生不信任,削弱教会领袖的权威性;原本团结的团队,也会因这份猜忌出现裂痕。更严重的是,这种行为违背了“同工相爱”的教导——有分歧可以在私下沟通,有不同意见可以在会议中坦诚表达,而非在讲道中“背后论断”,用讲台当“发泄工具”。当传道人用论断拆毁教会,就是偏离了真理。
第四种“私货”,是隐性的自我表现信息。有些传道人会借着“见证”的名义,不自觉地突出自己。比如分享祷告经历时,会说“我整天忙死了,总有信徒找我祷告,我让他们去找另一位弟兄,他也不肯。”话里话外都在暗示自己的属灵生命更成熟、更受信徒信任。这样的“见证”,早已脱离了“荣耀上帝”的初衷,变成了“彰显自己”的工具。真正的见证,应该把焦点放在上帝的带领与恩典上。比如“信徒原本只找我祷告,但在我的引导下,也开始自己或请别的同工祷告,他们不再总是依赖我!”这样的分享才能让信徒看见上帝的工作,而非传人的能力。当讲道中的“见证”变成自我表现的载体时,传道人就成了舞台的主角,而本该站在中心的耶稣,却被挤到了角落。
第五种“私货”,是不合时宜的卖惨信息。曾听过一位传道人讲道,频繁在公开场合或私下提及自己的工资“怎么用都不够”“某位信徒家的宠物比我吃得还好。”,甚至会详细说“每个月十一奉献多少、奶粉尿不湿多少、生活费多少,剩下的钱连买本属灵书籍都不够”。这种“卖惨”看似是在分享自己的难处,实则暗藏隐患:一方面可能误导信徒,让信徒觉得传道人需要“接济”,甚至主动发起奉献,模糊了“甘心奉献”与“被动资助”的界限;另一方面,也可能让少数信徒产生轻视——他们会觉得“连自己生活都打理不好的人,怎么能带领我们走天路”。传道人确实可能面临生活的难处,但公开场合的讲道,不是倾诉个人困境的地方;若有需要,可通过教会正常的关怀渠道解决,而非在讲道中用“卖惨”博取同情。当讲道变成“求助现场”,福音的“盼望”本质就被削弱了,信徒感受到的不再是上帝的供应,而是人的脆弱与依赖。
为何这些“私货”会悄悄混入讲道?本质上,是传道人忘记了自己“管家”的身份。传道人不能利用“讲道”来满足个人私欲,传道人是上帝话语的“仆人”,是传达神对人的心意;讲台不是传道人彰显自己的地方,而是见证耶稣的地方。每一次讲道前,传道人都该省察自己的内心:我今天要讲的内容,是为了让信徒更认识耶稣,还是为了让信徒更认可我?我分享的信息,是从上帝话语中来,还是从自己的私欲中来?只有当传道人放下“老我”,让基督成为讲道的唯一中心,这些“私货”才会失去生存的空间。
讲道的核心永远是耶稣——是耶稣的降生、受死、复活、升天和再来。讲台所有的信息、见证、分享,都该围绕着耶稣展开。当然,没有“私货”的讲道,并不是没有个人经历的分享,而是个人经历永远指向基督;并不是没有情感的表达,而是情感永远为荣耀上帝而发。当传道人竭力除去“私货”,让讲道回归以耶稣为中心时,信徒才能真正从话语中领受上帝的恩典,建立稳固的信心,教会也才能在真理中合一成长,彰显基督的荣美。这,才是讲道最本真的意义,也是每一位传道人当持守的使命。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