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之间彼此相爱,乃是身为神的儿女、互为肢体的基本责任之一。在教会中,以及教会的各个团契中,互帮互助,乃至于雪中送炭的事比比皆是,令人暖心,使人充分看见了神的爱、肢体之间的爱。
然而,有时候我们也会发现,肢体之间的爱心,有时候也会弄巧成拙,明明是出于好意,到头来却不遂人愿,造成了各方皆不愉快。
有一个团契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这个团契是教会某诗班,诗班成员里一位肢体的妻子生了孩子,本是喜事,而且这位肢体的第一个孩子由于先天性遗传疾病过早去世,花了很多钱,如今再得孩子,可以说是失而复得,更令人欢喜。
欢喜的同时或许也要有所表示,于是诗班班长在一次团契训练的时候,希望成员们每人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金钱,以统一探望、祝贺。看似一件简单的事情,却引起了一番争议。什么争议呢?
有些人不满。因为团契里生孩子的肢体也不只是那一位,凭什么只为那一人出钱出力?若是这次出力了,往后呢?岂不是要反反复复!
有些人不熟悉。团契成员有新成员,也有平时不怎么联系的成员,只是平时打个照面,联系不多,怎么又要进行到“礼尚往来”的地步呢?没达到啊!
有些人不情愿。有些肢体的开销比较大,也没什么收入,有时候还需要奉献;若是再加上团契成员有什么事情就要拿钱的话,那又是多了一笔开销,拿不起!
意见不统一,就会有人表达出来,只是传到了教会,事情变大了。诗班班长知道了之后,自然不舒服,因为团契有什么不同的意见,理当先由团契处理,竟然直接上升到了教会层面,自然不高兴,一时要揪出“告密”的人。
对于教会来说,既然知道了,而且还是关于钱上的事,自然上心。所谓有一就会有二有三,乃至于重复不断。这对弟兄姊妹而言,可能是个负担;对教会而言,也担心其他团契效法,不好管理;便介入其中。
看似简单的事,本是表达爱心,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却弄巧成拙,好心好意却没有达到好的效果。尤其对于诗班班长而言,想展现爱心,却备受争议,受到各种非议及怀疑。
教会人多,背景不同,各人的看法不一,说出来的话也不同,这的确是个事实;而且,好多事情也都是因为众口难调,看法不一,以至于无法开展,实在遗憾。
但事实摆在面前,需要的是认清现实以及想办法解决。就拿诗班的那件风波来说吧,其实,有待改进之处,因有一些因素没有顾及到,需要修正。那具体来说,可以怎么办呢?
一是可由教会办的尽量交由教会办。若是哪位肢体有困难,需要特别的帮助,可以报给教会,一般教会都有专门帮助困难肢体的资金。报给教会,一来人多力量大,有利于解决问题;二来也是双向奔赴,分工明确,不至于产生隔阂。
二是也需要照顾现实因素。诗班成员意见大,自有原因,不会无理取闹。有些成员之间本就没什么“礼尚往来”的经历;有些人需在经济上精打细算,方能生活下去。这些都很现实,决策不可忽略这些因素,也难以越过这些现实。
三是鼓励探望或许是一个好办法。对于诗班的带领者而言,关心成员不可少,一来是责任,二来也是团契建立的切实需要,尤其对那些处于有需要的肢体而言,更当如此。那又当怎么办呢?
比如将“要求”等比较硬性的字眼改为“鼓励”、“不作难”的字眼或许更为合适;把事情及需要告诉成员,鼓励成员参与,按感动、力量而行,不要作难,或许是个更好的办法。如此一来,事情办得下去,成员们也无需背负“人情债”等压力。
总体上来说,有人的地方,难免不会出现问题;对于服侍人员来说,想办法把一些有益于人、有益于教会的事情给办好,既是服侍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当具备的服侍本领。任何服侍人员都是如此,所以,求神帮助,但愿人人都是个既有能力的服侍者,也是个有聪明智慧的服侍者。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