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基督教组织,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和信息优势,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所及其它社会服务机构合作,在教会内部推动各种培训,可有力地提升基督教自身管理水平和基督徒参与社会服务的专业能力。
12月27日下午,湖北省基督教两会举办第二期财务人员培训班,此培训班主要以加强湖北省教会堂点财务管理为目的,全省教会的财务人员及部分管理财务的教会领袖约600多人参加了培训。会议由湖北省基督教协会会长朱致国牧师主持,省基督教两会秘书长张水莲牧师对全省财务规范方面给予指导。东方会计事务所曹主任讲授财务的专业知识,省民宗委杜爱华处长、华炎山处长到会带领大家学习宗教事务条例及财务管理办法,结合湖北教会情况,提出问题,并给予指导。
据湖北省基督教网站报道,通过此次培训,使湖北省基督教财务人员提高了财务专业知识,对财务的规范化管理起到良好的作用。
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是基督教进入社会的基础之一,但我们仍有相当长的路要铺。现代社会对实施社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上仅凭爱心和意志来推行的慈善与救济方式已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
2011年《宗教蓝皮书》认为:基督教团体与信徒参与社会服务事业,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从精神到物质层面的帮助,是基督教进入社会的最为有效、最不容易引起争议的途径。基督教为和谐社会作贡献,参与公民社会的建构,首要的就是拆除“教会”与“社会”之间的樊篱,在社会中为信仰作见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基督教界的社会服务和社会关怀事工实现的。基督教从事社会慈善的历史传统,由“施比受更为有福”、“作光作盐”、“荣神益人”的圣训所激励的服务动机,以及由基督教信仰所产生的对行为的内在约束,使得基督教团体在社会服务领域中拥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社会公信力。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基督教界自身的资金实力、人才储备、服务技能、项目运作水平,以及外部大环境的制度与政策保障,使得这个优势在当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是,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基督教界在社会服务方面克服了诸多不利条件,在经历了前一阶段从落实政策到基本实现自养后,开始有能力回匮社会,并且正逐步走出恢复初期基督徒之间守望相助的内部服务模式,也不仅仅局限在因事而起的捐款捐物,其服务的领域正在逐步拓展,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也不断提高,在某些服务领域开始形成具有基督教特点的专业化、制度化服务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