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慰丧家亲人?

作者: 朱小春牧师
来源:朱小春牧师的博客
2012-06-26 04:28:00
分享与播放

今天早晨接到一位信徒来电说,一位刚受洗的中年弟兄凌晨已经离开世界。他想不通为何这样的事会临到他们,我们当如何去安慰?

我的想法是除了对离世的弟兄表达不舍与思念、安慰其他亲人外,另一重点是如何帮助她们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而努力于她们可改变的未来,并帮助她们作情绪的表达与转换。

关于为何神会让这样的事临到,我们不知道,但可以往“那没有看见就相信的有福了”的方向引导。有许多例证,像荒漠甘泉的考门夫人、黄美廉、杏林子、阿卡族宣教士等的见证,他们是最有资格抱怨神,为何他们遭遇这样的苦难、疾病或环境,但他们没有因为事情、环境恶劣没照祂们所期待的而自怨自艾,他们反而勇敢的接纳事实并致力于他们所能改善的未来,最后他们靠着主走出逆境并给他们的周围带来盼望、信心与正面的影响。

帖撒罗尼迦前书 4:13/18节:论到睡了的人,我们不愿意弟兄们不知道,恐怕你们忧伤,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我们若信耶稣死而复活了,那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人,神也必将他与耶稣一同带来。我们现在照主的话告诉你们一件事。我们这活着还存留到主降临的人,断不能在那已经睡了的人之先。因为主必亲自从天降临,有呼叫的声音,和天使长的声音,又有神的号吹响。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所以你们当用这些话彼此劝慰。

罗马书 5:3/5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

戴德生有一女儿名恩惠,十分秀丽,非常聪明。她自幼蒙恩,关心人的灵魂,为别人得救之事切切祷告;甚得她父亲的疼爱。不料,年仅八岁,忽得了急性脑膜炎去世。有位女教士作证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像恩惠刚去世时那样美丽的面容,在地球上不能再看到那样甘甜可爱的表情。”

就在她即将去世之前,戴德生坐在她的床边写信给一位好友:“按着肉身说,我的心实在受不了这个打击;但神是我心里的力量。我虽然软弱、失败、不配,却是单纯至诚,甘愿把我自己和全家奉献在主的祭坛上。我所殷勤事奉的主,并没有撇弃我们。...花匠说,‘是谁摘了这朵好花?’他的同伴答道,‘是主人摘的。’因此花匠就默然不语。这正如经上所说的,‘因我所遭遇的是出于你,我就默然不语’(诗39:9)。”

有位牧师失去了孩子;他曾经参加过很多的葬礼,并安慰丧家的忧伤,而这次竟是他自己的亲人,一股难堪的感觉涌上心头。这时,另一位牧师前来主持葬礼并讲道,讲道完毕,这位父亲即刻立起身来,站在棺木前方。

他说:几年前刚到这教区时,他常常往河的对岸望过去,他对岸那边的人没有兴趣,因为彼此并不相识,而且没有一位信徒是属于他的教区。然而几年后,有位青年来到他家,娶了他的女儿,之后就住在河的彼岸;于是,他突然对岸那边的人产生兴趣,每早晨起床后总会往窗外看过去,眺望河那边女儿的家园。而如今,他说:“我另外一个女儿走了,她被带到另一条河的彼岸,此刻,我觉得天堂比以前任何时候都与我更亲切更靠近。”─ 慕迪《有福的盼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