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整体思维有助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 蓝希峰
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9-08-20 11:57:48
分享与播放

8月11日至17日,由中国宗教学会、擘雅集团、上海法圣书院联合主办的“人类文明与整体思维”擘雅研修班(第一期)在北京举行。主办方介绍,研修班旨在于全球化背景下建立起对包含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人类优秀文明全面、客观的认识,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在专题讲座中说,整体思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所需要的基本思维方式,其强调相互关联、多元共构、有机一体,在和而不同中争取求同存异,在各美其美中达到美美与共,要求沟通、交流、关照、兼顾,在视域、认知、理解上能有叠合、汇聚、通融。这种思维有着“天容万物、海纳百川”之有容乃大的胸襟和气魄。

卓新平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人群之间的对话和协商,而整体思维所需要的最基本元素就是对话与开放。世界宗教的共在观念就萌生于彼此的对话理解、相互包容。

卓新平说,这种整体思维不再执着于各教之殊,而意在殊途同归,即通过各宗教核心信仰观念理解上的升华、体悟来达到一种共识。恰如当代宗教哲学家约翰·希克所言,各宗教信仰观念其实都是对一种“终极实在”所达至的理解,而“神名”如“神”“佛”“道”“梵”“天主”“上帝”“安拉”等,则是不同民族、地域、文化、语言熏染的多元解读或处境化表达,实际上是可以“情同此心”“心系此理”的。

卓新平指出,这种“形而上”之“神”观反映出人在精神哲学意蕴中的整体观。基督宗教神学家孔汉思等人也从宗教伦理的底线要求而倡导“全球伦理”“世界伦理”,其实质即这种整体思维的表达。可以说,当代世界各宗教在保留各自传统之异时,也已经萌发出整体思维的理解方式。这有助于宗教和平,有助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值得进一步挖掘研究。

 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学术发展主任安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杨慧林等知名专家学者为本次研修班作了专题讲座。40余位青年学者参加研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