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一间教会的小组聚会上,一位满头白发的老阿姨的分享,抓住了所有人的心:“贼来了,肯定是偷宝贵的东西。主耶稣说他来的日子像贼一样,我也要预备好自己,盼着成为那个值得被主接走的人。”她说完抬起头,目光缓缓掠过围坐在桌旁的一张张面孔。
这一幕发生在教会的一个小组聚会里——与常见按年龄段或背景划分的小组不同,这间教会的小组特意将中青年与老年人安排在一起。教会的初衷,是让年轻人能从长者身上汲取经验,老年人也能从年轻人那里感受新鲜气息,形成一场温暖的双向学习。
一位服侍的姐妹道出了背后的考量:“人年纪大了,思维容易固化。如果老人们总聚在一起,想法可能会越来越固执。所以我们特意组建这种‘综合性小组’,成员中有刚入职场的年轻人、操持家庭的中年人、退休多年的长辈,还有来自不同行业的从业者,就是希望大家能多碰撞、多看见不一样的视角。”这也呼应了教会2025年的目标:促进老、中、青三代人信仰的共同成长。
聚会时的场景,生动诠释着这种搭配的意义。小组平时聚会内容主要围绕主日讲道展开,牧师主日证道后,都会就相应内容提出三个默想问题:经文的含义、对个人的应用,以及回应祷告。每次聚会前,大家都会提前带着这三个问题默想神的话语,所以分享时总能精准结合自身经历,很少有空泛的讨论,也让我第一次参加就有 “若不爱默想神的话语,真的难以深入参与” 的触动。
聚会起始,大家先站成一个圆圈,同声唱诗。若有新朋友,每个人会逐一做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再围桌而坐。小组十人左右,氛围开放而温暖。如果时间允许,每个小组还会派一位代表汇总当天的分享亮点,让各小组之间也能互通亮光、彼此激励。
那天,小组围绕“主的再来”展开分享。老人们纷纷拿出写得密密的笔记本,诚恳地分享他们的心得与自省。一位六十多岁的阿姨坦诚,她曾一度沉迷短剧,许久没来聚会,后来却梦见每个人的碗里都是满的,唯独自己像乞丐般端着一个空碗。这个梦令她幡然醒悟,她决定回到小组,如主日讲道一样自己要成警醒等候的人。
作为组里的中年人,我也在这样的代际交融中受益匪浅。记得一位职场弟兄分享说:“人生每个阶段都有要突破的坎。如果这一步不去突破,日子就会原地打转,年年一个样。工作也是如此,只有愿意提升自己、走向不同的位置,才能经历更丰富的人生。”这番话如醍醐灌顶,促使我反思自己应当突破的局限,不能再年复一年地面对同样的困境。
在这样的小组里,不同的生命季节彼此碰撞,彼此滋养,共同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信仰图景。
小组中的长辈们,虽带着 “肉体渐渐毁坏” 的岁月痕迹,却在每一次真诚分享里,流露出属灵生命的清澈与鲜活 —— 谈及神的话语时眼底的光、劝勉弟兄姐妹时温柔的语气,都藏着历经时光打磨的信仰力量;而青年人们带着蓬勃的朝气而来,他们用新颖的视角解读经文、用便捷的工具分享默想,为小组注入了鲜活的气息。就这样,青年在长辈沉淀的处世智慧里学会沉稳,在属灵洞察中坚定信仰;年长一代也在青年的活力里感受到新鲜,更盼着靠着神的话语持续更新自己,让“内心一天新似一天”。
正是在这跨越代际的彼此激励与共同追求中,每一个人都在他人的生命季节里,照见了神恩典的多样与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