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间有没有单纯的友谊?许多单身男女问,许多已婚人士亦好奇。在现今社会,男女同学共事机会愈来愈普遍的状况下,这话题不断地受着挑战。有人认为何乐不为?也有人绝对不以为然。
认为何乐不为的,常举例听到某些人结为干哥、干妹、表哥、表妹,或因同一基督教信仰而成为弟兄姊妹的。他们可以交往很久而不越雷池一步,而且似乎也有很好的兄妹情谊。那绝对不以为然的,却认为男女间定有某种微妙的化学反应,互动久了一定会“发酵”,像“果汁放久了总会变成酒”,这样的例子亦不少见,所以,结交异性就应是为了结婚,否则何必要“淌那趟混水”?
各有各的理。但我想男女除了婚嫁便完全不相交,倒也有点“因噎废食”,不大实际。若回头看上帝造男造女,原各有特质,皆各有一部分上帝的形像,使我们与异性交往,和同性比起来,有时更能带出关系的不同丰富性,也使人可以接触不同的人生视野,学习不同的待人处事方式。
因为由异性反映出来的你,常会不同于同性反映出来的你,这等于是扩大世界,帮助自己成长。对男人来说,女性朋友可以允许男性表达他情绪的一面,允许他脆弱,又要比他男性朋友待他要仁慈温柔一些。这是刚性世界中注重竞争、成功、不能有情绪、不能表现脆弱所缺乏的空间。
而对女人来说,与男性朋友交往,也可以帮助她表达她独立、理性的一面。学习男女思考方式与处理问题的不同,是有别于一般重视容貌、感性反应世界的女性特点。
男女交友正是两性互相学习的机会,只是必须有一前题:两人都有共识我们只是朋友、只是弟兄姊妹。但若当其中有一人开始问:我们可不可以维持单纯的友谊?那一刻,说实在便已有点不太单纯,也是果汁正在开始发酵的时候了。因真正的朋友不管问不问,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问,多半是在关系暧昧不清时才会有的“多此一举”。
然而,真正的果汁变成酒并不太容易,它需要有一定的湿度与温度条件。这有时和对象有关,有种人会让你很容易有温度,所谓的sexual appeal,异性间的吸引力,也有些人会让你觉得很安全,交往起来很中性,真像兄妹的感觉。也有时湿度是和相处频繁与心理距离有关,每天通电话,一谈便深入人心的分享,也特别容易提供发酵的温床。
比较麻烦的是当两人怀着不同心思踏入关系,或开始用不同的温度在交往时,两人间的路便已窄了一半。此时如果有一方强调说:“我一直把你当妹妹”,或“我一直把你当哥哥看”,这就是很明显地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了,有温度的一方应该会意而后决定降温去留。
但问题是人往往一厢情愿不愿面对现实。发酵的那一方因不得己,不能更进一步,但却又舍不得退一步,觉得‘也许’将来还有希望。只要你还没有对象,就有希望。他也许会硬生生地吞下自己的感觉,说:“好,我们就只作朋友!”自此,在关系中那“无情”的一方作来轻松安全,而“有意”的一方便需要许多的压抑。如果“无情”的一方不觉又不敏感呢?对方就苦在心头了。友谊走到此,也已有点残忍了。因你知对方对你有意,把一杯明明已发酵的果汁,硬不承认酒的成份,而指称是“果汁”,是在自我欺骗。不伤害对方的作法,应是在爱里疏远一些。
若是婚后的异性朋友,那路更窄了。最危险的是当两人都有温度时,两人间的路便愈走愈细,最后走到细如钢丝挺而走险了。走钢丝是需要意志力与技术的,两人的精力便全耗在怎么走稳了,而人都有软弱与疲累的时候,掉下来的机会就很大。而掉下的时候,外遇也就因而产生。
所以,男女间有没有纯友谊?答案是:当你在问这问题时便已经有点不单纯了。若两人都有共识只是朋友,那很好,可以丰富彼此。若两人都有共识这是不单纯的友谊,“无情”的一方就要敏感对方的感受。若发现对方还抱着希望,待你的方式也不属中性,便要以仁慈相待,在爱里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