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自己合乎中道,要有三个“看”

作者: 穆熙
来源:福音时报
2024-09-24 15:50:43
分享与播放
配图

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罗12:3)

使徒保罗既然有如此的教训,说明当时教会中也存在一个问题,即有肢体没有合乎中道的看待自己,有肢体会把自己看的过高,故而总是盛气凌人,高高在上;也有肢体总是把自己看的过低,故而觉得低人一等,没有什么用处。

不管是把自己看的过高也好,还是把自己看的过低也好,其实都不对,都不合乎神的旨意,也表明自己的生命不够成熟稳重,需要进一步提升,方能走出此种困境。不然的话,只能不断的徘徊在忽高忽低的境遇中而无法自拔,伤了锐气。

可以说,这样的问题乃是一些信徒的通病,它并不单单存在于初期信徒中间,也存在于当今的信徒中间。在服侍中我们常常可以接触到生命不够成熟的信徒,虽然表现各异,但把自己看的过高或者是过低乃为主要表现之一。

比如有一位信徒较早信主,属于教会中非常年轻的一类,由于年轻,且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所以在教会中就比较显眼。在加上有一定的热心与负担,所以教会自然也是对其抱有一定的希望,一旦有好的学习机会,便向其推荐,鼓励学习。

在此种情况下,那位信徒有机会参与了多次学习。有了学习便有了长进,这些长进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因为不管是说话还是服侍,都是一套一套的,有板有眼的,与之前明显不一样,也比旁边肢体们显得更为突出。

当然,随着那位信徒长进的不仅是圣经知识以及服侍的技能等等,还包括他的自信心以及对服侍的抱负上。一个人具备充足的自信心与抱负之心本是件好事,但所谓物极必反,若是过头了,也就不一定是件好事了,乃会适得其反。

由于那位信徒自信心过于充足,直接导致了三个结果:一是以为自己很强,高出其他同工很多;二是认为其他同工的观念过时,恩赐不如自己,所以自然而然的认为优于他人,他人要与自己站在一起。三是虽自以为很强,但其他同工仅是客气一番后,便纷纷不愿与他同工,甚至是开始唱反调。

随着一次同工会,那位信徒被批了一顿,自此之后便进入另外一种状态,那就是以为自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干不成,连与他人同工都做不好。自此之后,便开始否定自己,少了以往的自信,多了胆怯与过度的谦卑。在这种情况之下,便开始放弃很多的服侍,以为觉得自己不配,也无力承担。

明显可见,那位信徒的主要问题就在于信心的飘忽不定,得意的时候自信心爆棚,变得极其自负;而当服侍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的时候,锐气便逐渐消失,转而代之的是垂头丧气,以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如同上帝的弃儿的一样。

此种状态如同圣经的摩西一样。起初,由于摩西在埃及的王宫中学了埃及人的一切学问,也有属灵的异象,但后来因为同族人与法老的一番打击,致使他一蹶不振,失去了往日的霸气与自信,以为自己什么都不是。

但摩西是幸运的,虽然他放弃了自己以及曾经的抱负,但神是信实的,祂的选召是没有后悔的,所以便有了神在旷野中而不是王宫呼召摩西的一幕。这一幕使我们看到即便是人放弃了自己以及抱负,但神不一定会;即便是一个人失去了往日的锐气与自信,但神也可能会帮助人找回,使人重新振作,找回真我。

那要怎样做呢?这中间要有个过程与转向,根据摩西的经历,以及圣经的教导来看,其实也不难,只要做到三点。哪三点呢?

一点是要把眼光聚焦于上帝,也就是要看上帝。过于自负的人无一例外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把眼光聚焦于自己,而不是上帝。摩西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开始的时候聚焦于自己的能力,以为什么事都可以做到,往后聚焦于自己的势单力薄,认为凭自己的力量不能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更不能耗动埃及人。

但是,后来呢?凭自己不行,但是凭上帝可以,所以给我们的看到结果就是摩西的确带领数十万的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只不过,那不是凭着自己的力量及他人的力量,乃是凭着上帝的力量。因此,一定要学会把眼光聚焦于上帝,而不是其他。

二点是要把自己看的合乎中道。可以看见的是,上帝不希望人过高的看待自己,因为人人都会有个限度;同时,上帝也不希望人把自己看的过低,因为人人都是上帝的杰作,看低了,也是在侮辱上帝,不单是耽误了自己。

如同起初的摩西的一样,把自己看的过高,事情无法成就,因为不能与神同工,也不能与人同工,自己单干也不行;把自己看的过低了,也就没有存在感了,甚至存在的意义都没有,何谈同工与做事。所以,神要的是不偏不倚、合乎中道看待自己的人,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与人取长补短,也才能与神同工,配合好。

三点是要学会看别人比自己强。可以肯定一点,就是从能力来说,摩西的哥哥、姐姐均不如摩西;贡献上也是如此,比不过摩西;在以色列人的心中也是如此。但,我们看到的乃是摩西从没有说他们不行、从没有说他们不及自己;即便是与摩西抢功的时候,摩西也没有贬低苦害他们。

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腓2:3)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与短处,要想共同完成一件事,不是看人的短处而觉得自己了不起,乃要看人的长处,并且补足短处。只有如此,才能不断进步、才能融入团队,也才能成事而不是败事。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