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内爱心探访是教会牧养事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团契关怀的重要方式。通过探访,我们不仅彰显基督的大爱,更能雪中送炭,给予弟兄姊妹身、心、灵全人的扶持。在彼此相爱、互相鼓励的团契生活中,我们藉着祷告祈求,使患病者蒙神怜悯、得着医治;使被魔鬼辖制的人脱离捆绑,享受属灵的自由;使灰心软弱者走出灵性低谷,重拾起初的爱心,并在基督里刚强壮胆,一同成长,成为神国精兵。
诗篇42篇5节和11节所描述的光景,正是许多基督徒时常经历的心灵困境。当心中烦闷郁结、难以释怀时,这种情绪就像挥之不散的阴影,使人陷入灵性低谷。具体表现为:极度焦虑、情绪失控、意志消沉、抑郁烦躁、失去喜乐,甚至陷入绝望。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疾病缠身、感情受挫(如失恋或离异)、痛失亲人,或是遭遇重大打击导致精神崩溃。在当今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各种外在因素也可能成为诱因。更令人痛心的是,有些肢体因未能得到及时探访与关怀,最终错失了得帮助的良机(如离世前未得安慰);还有些人因缺乏牧养,被异端邪教乘虚而入,以致信仰偏离,难以挽回。
作为教会牧者,当以基督的心为心,时刻顾念群羊的需要。经常性的爱心探访至关重要。牧者要细心体察信徒灵性低潮的根源,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引导他们仰望依靠神,与神建立亲密的关系,靠主加力量,成为主的荣耀。
在教会爱心探访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不当的关怀方式不仅无法帮助受访者,反而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加重他们的焦虑和负担。因此,爱心探访需要讲究策略和方法。以下列举几种需要避免的探访方式,望引以为戒:
一、探访要注意时间。有的探访者怀着满腔热情,不顾什么时间,甚至选在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干扰了被探访者的正常生活,给受访者造成了不便;有的探访时间过长,年老体弱多病者难以适应,还导致家属的不满。
二、有的探访者对于软弱的人一味指责定罪,不管有什么病,都一概认为是犯罪导致,如同约伯的朋友,对他受的痛苦没有同情怜悯。他们的劝慰不仅没能让患者得到安慰,反而徒增烦恼。耶稣都不定人的罪,何况我们呢?
三、还有的动辄就说人家被鬼附了,要赶出恶鬼,结果给受访者造成更加严重的心理负担;有的说在受访者家里看见鬼了,描述得神乎其神,使受访者及家属更为恐慌;更有甚者,个别探访者还让患病者喝下他们祷告过的圣水,说如此就会病得医治,掺杂了迷信色彩。
四、对于有病的人,有的探访者好为人师,介绍自己的医病偏方,有的介绍“坐桶睡床”等医疗器械,还有的趁机推销各种保健药品,如同传销,造成不良影响。
五、探防中的“锦上添花”(带礼物),成为探访者的负担。贫穷可怜的孤儿寡母固然需要物质关怀,但一些人更需要心灵的慰藉与关怀。在教会团契的实际探访工作中,我们常常面临这样的挑战:需要关怀的肢体众多,而探访者人力有限。不少参与探访的同工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因着"空手探访不好意思"的心理负担,往往需要自费购买礼物,久而久之,这种经济压力反而削弱了持续参与探访的积极性。其实,探访时不一定都需要带礼物,因为带着爱心的劝勉鼓励比物质更为重要。
教会的爱心探访事工在福音传播和属灵复兴中至关重要,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建议教会应当开展专题培训,按照圣经教导制定规范的探访准则,循序渐进地提升探访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侍能力,使每一位参与探访的同工都能以专业而温暖的方式走进有需要的家庭。通过真诚的关怀和属灵的扶持,帮助灰心软弱者重新靠主刚强,使他们下垂的手挺起来,发酸的腿站直,在基督里得着力量,勇敢奔走天路,活出得胜的基督徒生命。
(本文作者为山西一教会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