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数据显示,2025年春运40天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为90.2亿人次。显然,数据背后也反应了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那就是之所以有如此的流动量,跨区域生活工作的人员乃为其中的主要因素之一。
这些人员每逢长假,尤其是春节的时候,会在家乡与工作地之间来回切换,不断流动。此外,还有一些寒假回乡的高校学生等。这些需要借助假期回乡的人员便促成了难得一见的大流动,估计也只有如今的中国才会有此盛况。
这些流动人员在异乡之地,要工作、学习;同样,他们也需要生活,而信仰生活便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对于很多基督徒来说,工作、学业安定好之后,马上又会面临着聚会以及到哪里聚会的问题。
相较于家乡来说,在异乡之地去哪里聚会的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省心的事,因为在异乡之地人生地不熟,可能教会在哪都不知道,若是再想找一间称心如意、合适的教会,那就更有难度了。但,在家乡却不会如此,因为对家乡轻车熟路,人与事都熟悉。
因此,对于一些基督徒来说,在异乡之地去哪里聚会、应选择什么样的教会,也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问题。就如一位在外地读大学的肢体一样,方圆十多公里之内有数间教会可以选择,但却无法一下子决定到哪里去聚会。为什么呢?因为不熟悉,不知道他们的背景如何,不敢一下子就做好选择。
在异乡之地,聚会过团契生活是必要的,绝大部分弟兄姊妹都有此共识。但就如那位同学遇到的问题一样,具体到哪里去聚会,还要有一个慎重选择的过程,并不能盲目的选择,而是要做好一定的准备与考察,免得选择了不合适的教会,甚至误入异端都有可能。
那应该选择进入什么样的教会呢?其实,选择之前,准备与考察一番很有必要,不可少。具体而言,在选择之前,可以做如下几项准备与考察:
一是确定周围的具体教会。有些地方教会比较密集,大的、小的都有,建筑甚至气质可能都不一样。这就需要肢体们在选择教会之前,需要大概知道所在之地具体有几间教会,离自己有多少距离,而自己又可以接受多少距离。
二是教会要以福音为中心。教会之所以建立,对外来说,就是为了更好的传福音。这从初期教会可以明显看出来,他们是因为福音的传播被建立,而后,也是以教会为单位广泛传扬福音,把更多的人引到基督的面前。
而且,对于选择者来说,若是一间教会注重传福音,或许说明接纳性强,对自身能否被接纳以及融入教会也很重要。因为毕竟到了一间教会并不仅仅只是聚会,还要有所委身,要有服侍,这都需要教会有接纳性,欢迎外人加入。所以,在选择之前,还是要有一个心里准备,就是看看教会注不注重传福音。
三是注重真理的追求与传讲。其实,一间教会的外在建筑如何、地理位置如何,并不是选择去哪里的主导性因素。那主导性因素应该是什么呢?就是要看教会对真理的态度如何、把握性如何,这点很重要,不能少。
试想一下,若是一间教会表面上看起来不错,甚至赏心悦目,但是里面的师傅对真理的传讲并不积极,甚至把握的也不够准确,而教会信众也是没什么看见和分辨,如此的话,那就一定要慎重考虑了。
四是要有计划性的实地去聚会。单有考察是不够的,还需要进去聚会;当然,考察性的聚会没必要持续过长的时间,可以去个一两个礼拜,看教会的环境如何、肢体们的光景如何、真理的传讲的如何等等。考察了一番,心里自有数。
而后,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选择哪一间教会。俗话说,鞋子合不合适,只有穿上了才知道。有时候,地方教会各有各的特色,并不存在谁好谁坏之分,只有合不合适之分。如若自己年轻,那么可以选择相对年轻的教会去聚会;如若想参加特定的团契,也可以选择有此团契的教会去聚会。
最后一个,就是安定委身的问题了;就是一旦选择了,那么就需要稳定下来。没有最终选择之前,做一番准备、列一番条件,做一段时间考察无可厚非,因为毕竟委身于一间教会不是小事,总有慎重,尤其是到了人生地不熟之地,更要慎之又慎,免得难以回头。
但是,一旦选择了好了教会,那么就不要“三心二意”了,乃是要一心一意的聚会,以及参与教会的服侍,与教会荣辱与共。要知道,人世间没有完美的教会,只有相对好,以及适合于自己的教会,若是教会没有违背真理,没做违反大原则的事,那么对于委身者来说,也当委身其中,成为教会的一员,和教会一同成长。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