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是否已为AI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

作者: 袁阳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3-20 14:36:34
分享与播放

在最近的一场讲座中,主讲人通过PPT展示了几个视频号的截图,画面中出现四个形象鲜明的数字人:可爱明亮的小女孩、阳光帅气的小伙子、知性大方的女主持人和成熟稳重的男主持人。主讲人问道:“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台下的听众一片茫然。主讲人随后揭晓答案:这是由异端“新天地”制作的数字人,他们每天轮流进行两小时的讲解和播报。因为我并未关注这些频道,不清楚他们所讲的具体内容,但他们积极向上、大方得体的形象,足以吸引普通观众的注意。

这场讲座是在上海基督教福音堂举行的“防范异端”主题讲座。主讲人罗博士指出,异端组织在拉拢信徒时,不仅在线下使用各种手段,还借助AI技术在网络媒体上大肆传播,包括制作赞美诗、图片、数字人等。相比之下,国内主流教会在网络发声方面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这无疑给了异端组织可乘之机。

AI时代的到来已不可避免,那么教会是否已做好准备?在《今日基督教》英文版的一篇文章中,前美南浸信会伦理与宗教自由委员会主席罗素·摩尔牧师直言不讳地表示:“AI时代已经到来,但教会还没有准备好。”他在文中提到,几乎所有具有前瞻性思维的事工都在担忧如何为人工智能变革的世界做好准备。他问到,“如果马丁·路德没有为古腾堡印刷术的时代做好准备,或者葛培理没有为电视时代做好准备,教会将会面临怎样的困境?”

目前国内牧者对于AI的态度大致分为三种:不太关心、积极使用和持观望态度,这与美国牧者对AI的态度类似。《2024全美教会人工智能状况调查报告》收集了数百位不同角色、不同规模教会领袖的反馈,旨在了解教会领袖如何看待人工智能以及如何在事工中使用这项技术。

报告显示,43%的受访者每周或每天使用人工智能工具,23%的人偶尔使用,而25%的受访者尚未在事工中尝试使用AI。在具体应用方面,受访者主要用于研究和信息任务(27%),其次是内容创作(25%),紧随其后的是平面设计和图像生成(15%)。此外,三分之二的领袖认为人工智能对事工很有价值,仅有7%的人认为其没有价值。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受访者主要将AI用于以下几方面:(1)沟通(17%)——撰写通讯、公告和社交媒体内容;(2)数据分析(16%)——跟踪出席情况或奉献趋势;(3)行政管理(14%)——安排重复性工作并使其自动化;(4)活动和项目规划(13%)——管理时间表和志愿者。受访领袖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是一种可以帮助处理幕后工作的工具,这些工作通常会耗费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简化这些任务,他们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与会众联系和促进灵性成长的事情上。

报告指出,从节省行政工作时间到加强讲道预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教会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成功与否取决于教会如何深思熟虑地采用它。领导者需要解决相关的道德问题,为员工和志愿者提供培训,并确保人工智能工具能够加强而非取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正如罗博士在讲座开头所展示的,许多异端组织早已开始利用AI技术生成视频、图片、赞美诗等内容,借此影响人群。这种现象应引起主流教会的高度关注。在AI时代,大量信息被快速生成和传播,但就如洪水泛滥却没有解渴的水一样,面对每天海量生成的内容,教会若能以智慧和关怀拥抱人工智能,就能更好地装备自己,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有效为信徒提供真正的灵性滋养。

AI时代既充满挑战,也蕴含机遇,教会如何回应才能在技术变革中坚守其使命与影响力,教会准备好了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