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清明节来临时,很多弟兄姐妹都会非常纠结。因为某些民俗的原因,在一些扫墓、祭祖活动中,都会出现拜偶像、迷信的问题。那么大家又是如何看祭祖的呢?
S姐妹是某教会接待组的同工,她是第三代基督徒了,从未经历过基督信仰与民俗活动的张力。她认为祭祖活动明显就是拜偶像的活动,尤其是烧纸钱、祈求祖先保佑等等,就是异教之风,基督徒如果参与其中,就是违反了十诫的内容。因此她经常劝导身边的肢体,在清明节期间务必保守好自己的心,不要去参加各种迷信活动。而她的做法,也在教会中引发了不少争议。
Z姐妹同样也是第三代基督徒,她在教会负责圣乐方面的事工。她的家族中,存在多种信仰混杂的情况。可经过几代人的磨合,在祭祖问题上也达成了共识。就是清明节扫墓时,大家都按照自己的方式祭拜祖先,只要是寄托哀思,任何方式都是可以的。因此她也从未遇到过迷信风俗带来的冲突,而这种情况在我们这里不少家庭都存在。
L姐妹在进入职场后信主,对于信仰特别热忱,是查经班的常客。她对于祭祖持较为激进的立场,认为这些民俗看似在怀念祖先,可实际上是在满足自己属世的需求。比如给祖先多点好处,就能得到不少回报,这些风俗不仅违背信仰,也与中华传统美德背离。因此每当清明节的时候,总不愿与家人一起祭拜祖先,而是独自去祭扫爷爷奶奶。她的做法在家族内引发很大争议,有些亲属对于基督徒产生了负面看法。应该说L姐妹的心是好,也批判了某些不文明的祭扫活动。可是与家人处理方式过于极端,这反而不好。
W弟兄也是第一代基督徒,家族中也是信仰杂糅,但其情况与Z姐妹类似,大家都同意按照各自的信仰仪式祭祖,每次清明扫墓都较为和谐,从未引发冲突。可对于祭祖W弟兄却有自己的独到的看法。
他认为祭祖是慎终追远,缅怀先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内涵是非常可取的,与基督信仰是相通的。只是在流传过程中,有些地方与民俗结合,而产生了一些迷信色彩,导致其逐渐失去了原本的涵义。同时他认为,既然祭祖仪式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不断变化,发展。国人采取何种祭扫形式都是可以的,关键是要有对先人崇敬的之心。
Z姐妹虽然不认同祭祖中的一些迷信仪式,但认为缅怀先人是非常好的美德。她与家人扫墓时,尽管没有参与拜拜,但很多事情都积极参与。她的行为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并没有因为信仰的差异而产生冲突。
从以上几位肢体的情况看,清明祭祖虽然在某些方面与我们的信仰存在差异。可其核心价值却是非常好的。只要基督徒善于协调不同信仰之间的关系,那么就能减少礼仪之争的张力,更好地过清明节。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