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被冒犯时,该如何回应?

作者: 恩歌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4-17 09:39:20
分享与播放
配图

在教会群体中生活久了,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被冒犯的经历。有时候,是查经小组里一句开玩笑的话让你心头一紧,觉得对方在暗讽自己;有时候,是教会服事中一次被忽略的决定,让你觉得被排挤;更严重时,甚至会经历被信任的同工背叛、指责,甚至造谣中伤。

这些经历轻则带来短暂的不快,重则在心中留下深刻的裂痕。有人因此决定离开教会,有人选择冷淡回应,有人表面和善,内心却积满苦毒。

那么,作为基督徒,我们该如何在信仰中回应“被冒犯”的时刻?在这个属神的群体中,我们如何才能避免伤害带来的破裂,使教会成为一个真正承载恩典、充满饶恕的地方?

先在神面前安静

我们对冒犯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回击,或默默咀嚼委屈。但神教我们先转向祂,把情绪带到祂面前,不急于在人的层面寻找出口。

诗篇里,大卫无数次面对误解、追杀与背叛。他没有立刻找扫罗理论,也没有立即惩治那些诬陷他的人,而是一次次在神面前倾诉:“耶和华啊,我的敌人何其加增!有许多人起来攻击我。”(诗3:1)他不否认情绪的存在,而是把那一切都带到神面前。

我们也当如此。不要急着为自己申冤,不要急着贴标签、下结论。先退一步,来到神面前,把自己的心交托祂——这不是软弱,而是信靠。“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我还要称赞他。他是我脸上的光荣,是我的神。”(诗42:11)让我们的心稳如投锚在港中的船,不再被怒气、委屈吹得漂荡不定。

 “神如何饶恕我”的角度看待对方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饶恕,是因为我们忘了自己曾被如何饶恕。保罗说:“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5:8)我们不是悔改之后才被爱,而是在最污秽、最不配的状态中,基督就主动为我们死。这就是福音的本质。我们之所以能饶恕他人,是因为我们先被饶恕。不是因为对方值得,而是因为我们从不值得,却仍被爱。

当你站在十字架前,看见神为你忍受你曾经的一切悖逆与冷漠,你就会明白——饶恕别人,其实是对神的感恩回应。有人曾问一个牧者:你如何面对那些伤害你的人?他说:我站在十字架下,再看他们。

智慧地决定:是遮盖,还是面对?

箴言19:11说:“人有见识就不轻易发怒,宽恕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有些冒犯,其实是无心之失。也许那句刺耳的话只是对方一时情绪失控,甚至他并未意识到已伤了你。此时最美的回应,往往不是对质,而是温柔地遮盖。就像挪亚醉酒后赤身露体,他的两个儿子倒退着用衣服为他遮羞,不揭露、不评论,只愿保护。

然而,也有一些冒犯是深重的、持续的,甚至是涉及到罪的伤害,比如屡次撒谎、操控、言语霸凌等。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一味“忍耐”,而需要勇敢面对。

《加拉太书》6:1提醒我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面对不是为了发泄,而是为了恢复,为了彼此回到神的面前。关键在于动机。如果面对只是为了控诉、争论、压倒对方,那便不是属灵的道路;但若出于爱,为了关系的修复、信仰的坚固,那就是属神的工作。

真心饶恕:从心里清除“记录”

“爱是不计算人的恶。”(林前13:5)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爱是不把人的恶记在账上。

饶恕最难的部分,并不是嘴上说:“我没事了”,而是心里不再“计算”。不再在脑海中一遍遍重播当时的场景,不再在别人提到那人时皱眉头、冷语相向,也不再在神面前祷告说:“神啊,你看他多不好……”

我们无法真正忘记一些伤害,但我们可以选择不再以那件事来定义对方,不再用那道伤痕来判断人。

饶恕不是一次性的决定,而是每日的操练。每当回忆泛起,你可以再次在神面前说:“主啊,我今天再次选择不记念,不抱怨,不报复。我愿意爱。”也许你今天只能饶恕一小步,但愿这条路你愿意走下去。因为这是基督走过的路。

饶恕,是教会得以存活的方式

教会不是一个完美人群的联合体,而是一群破碎之人因恩典而团聚的群体。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得罪别人,也都会被别人得罪。如果没有饶恕,教会根本无法持续。哥林多前书12章把教会比作身体,说我们彼此是肢体。“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林前12:26)但如果这个身体总是互相攻击、记仇、拆毁,它怎么可能健康呢?

教会的每一场团契、每一次服事、每一个主日的聚会,其实都藏着许多“得罪”与“饶恕”的故事。这些故事,也正是福音活出来的方式。当我们学着彼此包容、彼此赦免,我们不仅是在“和好”,更是在活出神的爱,让福音不只停留在讲台,而是进到关系、进到每一个彼此摩擦的真实处境。

冒犯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活在罪性未被除净的世界,在还未完全的教会中,在也在持续被塑造的自己里。每一次被冒犯,其实都是一次属灵成长的契机。我们可以选择回应的方式:是按着本能报复?还是靠着圣灵,用恩慈与怜悯胜过伤害?

耶稣在十字架上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这不仅是祂为我们所做的救赎,更是祂邀请我们去效法的生命。愿我们每一次在被冒犯时,都愿意走向那位被钉却仍赦免的主。让教会成为一个充满恩典与医治的群体,彼此学习——如何用十字架的爱回应世上的冒犯,用属天的怜悯遮盖地上的软弱。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