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遇见永恒——致主内家人的清明节劝勉

作者: 思想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3-24 17:50:50
分享与播放

四月的细雨浸润着思念,又到追忆先人之时。基督徒当以怎样的姿态面对这个传统节日呢?圣经早已给出智慧:“你们不可随从他们的风俗。”(参利18:3)。但这份分别为圣,不是冷漠割裂,而是以更智慧的方式延续爱与敬重。

一、为何不烧纸?——超越物质的思念  

烧纸钱的青烟里,藏着生者对亡者安息的牵挂。但我们的信仰给予更确凿的应许:“我们若信耶稣死而复活了,那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人, 神也必将他们与耶稣一同带来。(帖前4:14)。真正的纪念不在于焚化多少纸马金屋,而在于活出先人传承的美德。今年不妨带着白菊到墓前,那素净的花瓣恰似复活盼望的预告。  

二、为何不祭拜?——破除枷锁的孝道

有位老姊妹曾含泪分享:“从前每年摆祭品都心慌,既怕得罪祖先,又怕得罪上帝。”当她读到“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弗6:2)时,心中才豁然开朗,孝心在生前奉茶时已尽,不在死后叩首中。我们大可挺直腰杆,以感恩之心擦拭墓碑,因为真正的孝敬,是活成令先人欣慰的模样,将他们的美德与教诲传承发扬。

三、时间弹性里的温柔智慧  

清明节当天人潮拥挤,恰似这纷扰世界的缩影。多少在外的游子为了一张车票辗转反侧,很多开车回家的人更是堵在路上,寸步难行。我们何不从容择日,提前一周或推后旬日,选个细雨初歇的清晨,安静地整理墓地、更换鲜花?有位弟兄每年复活节后携全家扫墓,在十字架前讲述家族信主史,这何尝不是更美的“慎终追远”?  

可行之事清单:

✓ 用鲜花代替香烛,以诗歌替代鞭炮  

✓ 擦拭墓碑时轻声祷告,求主记念他的劳苦

✓ 整理先人照片,向晚辈讲述生命故事  

✓ 探望在世的老人,将孝心化为温热饭菜  

✓ 奉献部分祭祖费用帮助贫困家庭  

切勿触碰的禁忌: 

✗ 参与烧纸、跪拜等迷信仪式  

✗ 佩戴符咒或摆放风水物件  

✗ 说“保佑”“显灵”等僭越性话语  

✗ 为迁就习而俗妥协,违背信仰原则  

四、从墓地到祭坛的升华

某教会近年兴起了“清明主日”:信徒们带来先人遗照,在圣台前摆满白菊。当《云上太阳》响起时,多少人泪水中带着微笑——他们终于明白,清明的意义不在于安抚亡魂,而是见证那连接生死两岸的复活大能。  

这个春天,让我们把墓前的追思化为膝下的祷告,让清明的烟雨洗净属世的焦虑。因为我们所纪念的,不是沉睡土中的躯体,而是等候复活的生命;我们所传递的,不是虚无的香火,而是永不止息的爱。  

“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做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启14:13)这应许,胜过万千纸钱飞舞;这盼望,终将融解清明时节的每一滴愁雨。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广东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