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一堂二十周年感恩培灵会暨主日圣餐礼拜:忍耐成全,得秋雨之福

作者: 玖歌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5-04 18:05:45
分享与播放

2025年5月4日,杭州基督教崇一堂举行建堂二十周年感恩主日崇拜。宁波圣教堂主任牧师陈志华牧师应邀证道,以《得秋雨之福》为题,围绕诗篇84篇6–7节及雅各书1章3–4节展开讲解,强调信徒在艰难旅程中所蒙神“秋雨之福”的属灵内涵。

本次主日证道同时为崇一堂二十周年感恩系列培灵会的其中一讲,由主任牧师张忠成牧师主持。证道结束后亦举行圣餐仪式。

陈志华牧师从“福”字引入讲题,指出中国文化历来重视“福气”,而真实人生中“福”则常与苦难、流泪交织,构成信仰生命中的张力。

陈牧师解释,信徒“经过流泪谷”是进入泉源之地的必经之路,此后也必要蒙受神所赐的“秋雨之福”。他从以下三个方面解释“秋雨之福”的意涵。

一、奇妙的及时供应之福

在讲道中,陈牧师首先从以色列的气候与农业周期着手,指出“秋雨”(即早雨)对于播种极为关键,一旦错过时机,将影响整年收成。他解释道,以色列的秋雨降在十月至十一月之间,是土地松动与播种的关键节点;而春雨则在三四月间关系到最终收割。中间长达半年的旱季,使得每一场降雨都成为人们盼望与祷告的焦点。

这一背景与申命记11章13-14节中“按时降下秋雨春雨”的应许相互呼应,突显神供应的主权。陈牧师对比埃及地和神所带领以色列人前往的迦南地的区别,前者“用脚灌溉”,指的是水资源丰富,人们使用水利设施总能令庄稼得到浇灌,但迦南地的雨水则全仰赖天时,能否按时在播种季节降下雨水,全赖上帝的祝福。

“埃及地的尼罗河在地上,迦南地的尼罗河在天上,”陈牧师指出,两相对比是为说明,以色列人所期待的秋雨之福,全然无法依靠人的努力,只能仰赖上帝主权。神子民的安全感不是建立在可控的资源上,而是在倚靠和信心之上。

他进一步指出,这种“靠天吃饭”的属灵图像也是对今日信徒的重要提醒:“今天我们许多人活在一种‘我可以掌控’的错觉中,但秋雨之福提醒我们,最真实、最及时的供应,是从神来的,是他‘今日’所赐,而不是我们预先安排。”

陈牧师引用以色列人在旷野收取吗哪的经历,强调,我们总希望神把明天、后天甚至一个月的都预备好。但神却让我们学会,每日仰望他,每日依靠他。

二、经忍耐终得成全之福

秋雨虽属及时之福,但其等待过程常需忍耐。他指出,“在干旱的半年里,以色列人靠露水维生。而露水不是大雨,它是一滴一滴凝结的,是神细致、微小却真实的看顾。神的供应不一定每次都是滂沱大雨,露水一点点的也是我们所需要的。”

露水的恩典是神属灵供应的一种方式,要我们在一种长久没有突破的处境中坚持忍耐。而等候耶和华的必不羞愧,忍耐必将成功。陈牧师解释,这成功并非获得世俗资源,它可以指达到预期目标,更象征成长、成熟,在忍耐的过程中,我们的属灵生命将更加与神契合。

正如罗马书5章3节中所说,“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生命在等待中被磨炼得更稳固。这种“滴水型的恩典”,既磨炼信心,也预备人进入更深的属灵成熟。

忍耐的过程非常不易,我们也常觉神的心意模糊不清。陈牧师用毛衣的比喻解释了神在困境中工作的方式。我们的人生就像毛衣的反面,而我们的眼睛是有限的,只能看到交错的线头。但神是那位织工,祂知道每一针每一线的用意。等到有一天毛衣翻过来,我们才会发现神所编织的图案原来是如此美丽。

他说,“有些时候我们真的是觉得神好像没有给予我们的祷告。但你经历过了,你才发现神的时间永远比我们的时间好,神的方式永远都比我们的方式更好。”

三、己蒙福更祝福人之福

陈牧师强调,“秋雨之福”不仅满足个人所需,更是神要借此使他的子民成为他人的祝福。

他引用诗篇84篇6节中“盖满全谷”的画面,指出:“当秋雨降下时,不是一两块地得到滋润,而是整片山谷都蒙恩。所以它范围很广,影响也很大,不只是局限在一个部分,而是在整一个山谷。”

陈牧师指出,当人们看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往往只看看亚伯拉罕个人得到成为大族大国的祝福,但更重要的是,万国万民要因亚伯拉罕而蒙福。基督徒的身份不只是“领受者”,更是“分享者”。

他分享一则故事:一位青年在避雨时被人从雨棚下挤出,却选择买回几把伞与人分享,并告诉那个曾“教训”他世态炎凉的老人说,人生不一定非得掠夺,也可以是分享。

陈牧师鼓励会众,世界的逻辑是抢占位置,资源有限,但神国的逻辑是分享祝福,恩典无穷。神的儿女要活出不一样的方式,不是恩典的终点站,而是管道,将神的祝福从自己分享给家庭,也要拥有国度胸怀,让小组、教会、社区、城市,都可以因为我们看见上帝的慈爱。

陈牧师最后在祷告中勉励众人,愿神与我们同在,让我们能够不断的扩张自己的境界,预备好我们的器皿,能够得到神更多的祝福,也更使用我们,让我们成为祝福的媒介,让更多的人与我们同得这福音的好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