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日至5日,崇一堂举办为期两天半的感恩培灵会,邀请宁波圣教堂主任牧师陈志华牧师与山东临沂市基督教两会主席张建顺牧师担任主讲。此次培灵会以“努力面前,爱中前行”为主题,感恩神对崇一堂二十年来的保守与引领,鼓励信徒在信仰之路上持续追求更新与委身。
5月5日上午,陈志华牧师以“走力上加力之路”为题,围绕诗篇84篇6至7节与箴言24章5节展开证道,带领会众反思在人生顺境逆境中如何从神得着不竭的力量。整场证道从“依靠中力上加力”、“细拉时力上加力”、“智慧里力上加力”三方面逐步展开,引导听众从神的话语中汲取属天的更新。
以“关系”为核心的能力之路
陈牧师开场指出,诗篇84篇中“他们行走,力上加力”一句,是众多信徒耳熟能详、极为喜爱的祝福。原文所传达的“从力量到力量”的含义,不是一次性的能力赋予,而是持续、延续、永无止境的供应。这份祝福的关键在于“关系”,即人是否与神连接,是否始终依靠那位能力的源头。
引用诗篇84篇5节,“靠你有力量、心中想往锡安大道的,这人便为有福”,陈牧师深入探讨“依靠”的意义。他援引不同译本解释——现代中文译本称为“倚靠你获得力量的人”,吕振中译本则为“在你里面得力量”。他指出,真正的依靠,是住在主里面,与主有关系性的、亲密的、活泼的连接。
他强调,可以用“时间”与“时刻”来衡量自己与神关系。除了时间长久外,还要查看有多少特别与神相处的时刻,这决定了关系是否真实、深刻。他提问:“你跟神之间,有没有什么时刻?有没有?多不多?”这种灵修中的属灵亲密,是信徒生命力持续的重要保障。
他进一步指出,依靠神不等于放弃努力,而是在谦卑中倚靠主所赐的智慧与勇气去面对困难。成功时归荣耀于神,失败时不失望,而是更深倚靠主。这种依靠,是每日操练,是人生长途的持续状态。
陈牧师提醒,“依靠主不是方法,不是方法之一,更不是一个无能为力后的备选。无论你采用什么方法,你都要知道你是在依靠主。”他用椅子与凳子的比喻,强调神是那位稳固可信、可以一生全然信赖的“椅子”,不仅可以休息,更有“靠背”可以依靠。
“细拉”时刻中的转化与重新得力
讲道第二部分,陈牧师聚焦于诗篇84篇中出现两次的词“细拉”(Selah)。他介绍,“细拉”在圣经中共出现74次,大多出现在诗篇,是古代希伯来人在敬拜中使用的音乐停顿记号。它既有暂停、休止的意义,也指向调性转换、音量加强。
他解释,在希伯来人的敬拜仪式中,细拉表示人声暂停,但乐声角声不终止,敬拜仍在继续。这类时刻对属灵生命同样重要。人在行走属灵道路上,需要“细拉”——身体得休息,灵魂得安静,心灵得更新。
陈牧师指出,现代人很难获得安静,他认同费兰度牧师的见解,人们在安静中感到不适,因为宁静迫使我们面对真实的自己与上帝,于是选择用“繁忙”掩盖不安。但属灵生命的成长离不开安静与独处。他询问大家:“你有多少时候没有好好读读神的话语?跪下来安静跟神祷告?”
他勉励会众,每位信徒都需要有“与神独处”的时间,因为“与神独处之人,必有独到之处”。只有在安静中,人才能觉察到神的带领与同在,才能在生命的转换与更新中真正“力上加力”。
敬畏中的智慧带来生命的突破
讲道第三部分,陈牧师将视角转向箴言书24章5节:“智慧人大有能力;有知识的人力上加力。”他指出,这里的“智慧”不是头脑中的知识储存,而是属灵的关系性智慧——敬畏耶和华的生命态度。
箴言9章10节中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陈牧师解释,“开端”一词的原文含义不仅是开始,更是根基、核心。他指出,智慧不是单一认知,而是一种在与神关系中逐步转化的生命,“真正的智慧,既在于信仰上的真理认知,也体现在行为上的圣洁追求。”
陈牧师将这一点联系到崇一堂二十周年的属灵主题“努力面前·爱中前行”。他提醒,“努力面前”的前提是“忘记背后”。智慧不仅是看清的能力,更是放下的勇气。“忘记该放下的”,这才是真智慧。他鼓励会众反思,是否仍被过去的人事伤害所牵绊。放下那些耗损心力的旧事,才是力上加力的开始。
“过去已交托在神的怜悯之中,未来则交托在他的眷顾之下。唯有现在掌握在我们手中。”他以此勉励信徒活在当下,全心爱神,在智慧中行走前面的道路。
陈牧师最后温暖提醒,属灵的行走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但只要依靠神、懂得在细拉中安息、在智慧中行事,就能持续得力,直到“各人到锡安朝见神”。愿崇一堂和众信徒进入泉源地,得秋雨之福,行走力上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