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教宗良十四世(利奥十四世)当选后,引起了全球关注。而有人好奇,新教宗所属的奥斯定会,到底是个怎样的组织。
奥斯定会是根据著名神学家奥古斯丁倡导的修道原则建立的。奥古斯丁早年信奉摩尼教,且对希腊罗马哲学文化有着深入研究。但其母亲圣莫妮佳一直希望儿子能够成为基督徒,每日都为其祷告。
早年奥古斯丁不仅不接受福音,私生活也很放荡。可随着对基督信仰了解的深入,尤其是母亲恒切的流泪祈祷。他逐渐认识到福音。根据奥古斯丁的自传《忏悔录》记载,某日他在住所花园里为信仰而彷徨之际,耳边响起清脆的童声:“拿起,读吧!拿起,读吧!”他急忙翻开手边的《圣经》,恰是使徒保罗的教诲赫然在目:“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
奥古斯丁立刻被信仰所吸引,正式成为基督徒,米兰主教安波罗修为其施洗。此后奥古斯丁将所学用于侍奉上主,写下了《论三位一体》、《忏悔录》、《上主之城》等等名著。不仅奠定了西方中世纪神学的基础,更是在人类思想界有着深远影响。
奥古斯丁早年放荡的生活,让他深感沉迷享乐、淫乱的祸害。于是他大力支持修道生活,希望信徒都能过圣洁的生活,而他倡导的理念,很快就得到了一些基督徒的跟随。他们在公元五世纪时,以奥古斯丁的原则建立了奥古斯丁修会。
此后奥古斯丁会从北非传入了欧洲各国,圣帕特里克更是将其带入爱尔兰。但都处于较为分散的状态,缺乏完善的组织。可尽管如此,他们在中世纪仍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教宗格列高利七世,曾以其模式改革意大利北部以及法国一些地区的修道院。
1256年,教宗亚历山大四世将这类修会整合,发布《教会许可》通谕,奥古斯丁会才建立了统一、完善的组织。入会者必须“要求会士抛弃家庭、财产,在教会内过集体清贫生活,脱离世俗事务。”奥古斯丁会的会士们在修院内过着集体生活,遵循统一的会规和作息时间。
而在会规、教义上,则强调“内心的修行和精神的提升,同时也重视传教和慈善工作,认为通过帮助他人可以更好地体现上帝的爱。”修会同样重视社会慈善,积极从事济贫、医疗、教育等慈善工作,在各地建立医院、学校和孤儿院等机构,帮助贫困人群,传播知识。此外奥古斯丁会注重福传,截止目前已经在世界各地设立了修会组织,为天主教重要组织之一。
奥古斯丁会建立后,成为与多明我会、方济各会以及加尔默罗会齐名的托钵修会。他们同样建立有女修会以及平信徒组成的第三会。而在奥古斯丁会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却是一位反叛者。他不满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且对某些教义提出质疑。于是发动了影响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宗教改革运动。他就是马丁·路德。
奥古斯丁会在1575年就进入了福建,最早进入厦门的传教士就来自于此组织。不过她们在福建并没有发展。此后主要在广东、湖南、河南等地活动。不过其规模较小,对中国教会相比其他修会较小。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