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笔者去探访一个姓郑的姊妹,听她讲起最近她在日常小事中悔改遇见主的美好见证。郑姊妹信主多年,平时积极参与教会的各项活动,热心服侍残障儿童,也曾经带多人信主。她渴慕主的话语,每天早起读经、祷告,早已成为了她日常灵修的一个好习惯。
有一天上午,郑姊妹坐大巴车去邻县探望母亲。那天坐车的人不多,她选了一个司机后面第一排的座位坐下。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个女乘客,她指着郑姊妹旁边的座位问,是否还有人坐?郑姊妹回头望了望空阔的大巴车,有些不耐烦的回道:“那么多座位空着,还不够你坐吗”?那女乘客也没说什么,默默地坐在郑姊妹斜对面的第二排座位上。
车开动了,郑姊妹一边哼唱着赞美诗歌,一边欣赏着车窗外的风景。大约半小时之后,郑姊妹听到一阵刺耳的塑料袋互相摩擦发出的悉索声。跟着听到有人大口呕吐不止的声音。循声望去,原来是那个女乘客,在往刚从包里找出来的塑料袋里大口大口地呕吐着——她晕车得很厉害——脸色苍白、眉头紧锁、狂吐不止……难怪她要求坐在郑姊妹旁边的座位呢!
此时的郑姊妹心如刀绞,满了自责和愧疚!用她自己的话说,这件日常小事像一面明亮的镜子,照出她里面真实的信仰光景。从表面上看,她似乎无可挑剔,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一检验,就被打回了原形:原来自己心里根本没有爱,只有自私和不体恤,真的是满了罪污而不自知;还以为自己信主多年了,就是个好信徒呢……整天陶醉于别人的夸赞和追捧的假象中不能自拔,结果不知不觉中,渐渐偏离了圣经的教导,变成了这样冷漠无情的样子。
郑姊妹说,她特别感恩发生了这个让她感到“不光彩”的事,好像上帝借此事给自己的灵魂动了一次大手术,促使她痛痛悔改,并且开始用心思考:到底如何将我们所信的真实活出来,而不是仅仅流于表面而自欺欺人呢?说心里话,郑姊妹的分享同时也激励着笔者深入反思自身的信仰光景。
当耶稣借着他的灵,透过我们的信心进入我们的生命时,我们经历了改变,成为新造之人,从自私转变为能为他人着想的“新人”。我们无论到哪里去,都能散发出耶稣基督的生命之光。我们常常把“做光做盐”挂在嘴边,也放在祷告里,可是我真的明白这两个简单却意味深长的比喻吗?光,会带来一个充满温暖、活力和清晰思路的新生命。当耶稣的大能透过我们这些卑微的瓦器流露出来时,就会给周边环境带来极大的祝福,使他人不至于在黑暗中绊倒和无措;而当我们只是把光留给自己,而不散发出去的时候,我们就起不了任何作用。我们只是满足于表面上的“属灵形式”,心会慢慢变得麻木不仁。当我们的邻舍有需要时却不理会,那我们永远不能成为一个“好撒玛利亚人”。
同时,郑姊妹的分享也让笔者想起提摩太·凯勒牧师用生命亲自示范的美好见证。有一篇文章写道:
“在凯勒于2023年5月19日离世后,有人嘲讽他那种‘温和有礼’的风格在当今这个极度撕裂的时代已经‘过时’。但凯勒从来不是在看‘市场’,他看到的是‘人’。而他从来不认为对不信者的友善、耐心、真诚的对话,是一种‘策略’或‘方法论’,他认为这就是跟随主的样子。因为他知道,福音的确是‘好消息’。提摩太·凯勒改变了美国社会的面貌,也改变了全球教会的生态。他教导我们、也用生命示范了什么叫作‘从理性上与存在上都坚信这些故事是真的,主是活的,罪真的得赦免了,而这一切真的就是好消息……’”
笔者为有以上的同路人而向主献上深深的感恩!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云南一名神学生。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