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期间,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反法西斯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生命,而这其中不乏一些神职人员,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德国反纳粹义士朋霍费尔。
迪特里希·朋霍费尔(Dietrich Bonhoeffer,或译潘霍华)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基督新教神学家之一,他的一生交织着深邃的信仰思考与对纳粹暴政的勇敢抗争,最终以殉道者的代价践行了自己的信仰。
1906年,朋霍费尔出生于德国布雷斯劳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著名的精神病学家。优越的家庭环境让他,从小得以学习各种有用的知识,接触到多元文化。14岁时,朋霍费尔出于信仰热忱,决定攻读神学。他先后在图宾根大学和柏林大学接受神学教育,并师从二十世纪著名神学家,新正统主义提出者卡尔巴特。而他在21岁便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展现出惊人的学术天赋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教会在民族主义或纳粹胁迫下,逐渐支持法西斯政权。朋霍费尔无法认同这套歪理邪说,他与当时主流教会决裂,毅然加入“认信教会”运动,坚决反对将纳粹意识形态与基督信仰混为一谈。
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朋霍费尔在所著的《追随基督》中强调“廉价的恩典”与“昂贵的恩典”的区别,指出真正的信仰不在于口头的认信,而在于为基督背起十字架的实践,由此甚至做好了殉道准备。
当纳粹推行种种错误政策,尤其是迫害犹太人时,他公开谴责这种罪恶,甚至帮助犹太人逃离德国,与当时德国主流教会形成了鲜明对比。随着希特勒反动政策的加剧,朋霍费尔逐渐认识到,面对极端邪恶,仅靠祷告和教导远远不够,而要积极投入到反法西斯事业中。
他秘密参与了反纳粹的抵抗活动,尽管这与他的和平主义信仰产生冲突,但他坚信“为了阻止更大的恶而采取有限的暴力是必要的”。1943年,他因长期以来的反纳粹立场与行动遭到了盖世太保的逮捕。
虽然身处冰冷的牢房,可朋霍费尔并没有因此沮丧,反而心怀喜乐地写下了大量书信,这些文字后来被整理为《狱中书简》,成为普世教会重要的经典书籍。1945年4月9日,在纳粹德国投降前夕,39岁的朋霍费尔被处决,他以殉道诠释了“当上主沉默时,人更要为正义发声”的信念。
朋霍费尔牧师的一生,是信仰与行动统一的典范。他不仅是一位深邃的神学家,更是一位敢于为正义献身的殉道者。他的思想不仅在教会内有巨大影响,更是成为所有追求良知与正义之人的精神遗产。
延伸阅读:《朋霍费尔: 牧师、殉道者、先知、间谍》
本书是关于朋霍费尔的传记中,较为精彩的一部。作者构思精巧、描写生动、内容详实,既扣人心弦,又发人深省,展现了朋霍费尔荣美而短暂的一生,出版后很快荣登《纽约时代》畅销书排行榜,并获得多项图书奖。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