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会管理中,我们既要仰望主的带领,也要尽上人当尽的本分。祷告固然重要,但我们若是只停留在祷告层面,却对教会的实际管理和方向规划疏于关注,最终也难以使教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在祷告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针,使我们的侍奉既有属灵的根基,又有实际的行动,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教会的健康传承与持续发展。
一、提升信徒的灵命是基础
教会是由一群跟随主耶稣的人组成的,教会的核心并非豪华的建筑、奉献款的多少,而是每一位弟兄姊妹的属灵生命。一间教会真正的复兴,在于信徒生命的翻转与更新。因此,教会的管理应当以提升信徒的灵命为核心目标,可以通过开展系统的圣经学习、祷告会和团契活动,帮助信徒在信仰上扎根并不断成长。
同时,牧者和领袖要以身作则,成为属灵生命的榜样,用爱心和耐心引导信徒面对生活中的困惑与挣扎。唯有信徒的生命真正被更新,教会才能彰显基督的荣美,吸引更多人归向主。这样的复兴不仅是人数的增长,更是生命影响生命的深刻体现。
二、规范制度是辅助
有些教会注重灵命成长,却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忽视制度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制度”等同于律法,是束缚人的,甚至认为这是不属灵的表现。然而,这种观点是对制度的误解。
制度的存在并非为了限制人,而是为了维护教会的秩序,确保各项事工能够有序开展。良好的制度安排可以让信徒免于琐事的困扰,将更多心力投入属灵生命的建造。例如,明确的财务管理、活动安排和决策流程,能使教会运作更加透明高效。同时,制度也能保护弟兄姊妹的权益,避免因人为因素引发矛盾。因此,教会应在注重灵命成长的同时,建立合宜的制度作为辅助,使属灵生命与实际管理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教会健康发展。
三、培养人才是星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会绝不能忽视人才培养,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是关乎教会长远发展的重要责任。在教会发展历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教会或许在某一时期拥有一位或几位特别有恩赐的仆人,带领教会蓬勃发展。然而,若忽视人才梯队建设,当他们因各种原因离开时,教会往往面临领导断层,各项事工也随之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现象。这不仅影响教会正常运作,也会动摇信徒的信心。
有鉴于此,教会应从现有信徒中发掘有潜力的人才,按他们的恩赐进行针对性培养。可通过定期培训、安排经验丰富的牧者指导、提供实践机会等方式,逐步建立稳固的人才梯队。如此一来,当教会遇到同工变动或新的事工需要时,就能从容应对,使教会始终保持蓬勃的生命力。
四、调动同工侍奉积极性很关键
当前,一些教会存在这样的现象:某些同工起初侍奉时很有热心,但因教会管理不足、自身信仰软弱或其他同工的影响,侍奉的热忱逐渐消退。若教会对此不加重视,同工的积极性会进一步降低,甚至出现侍奉懈怠的情况,这对教会的发展极为不利。
教会应及时关注同工的心态变化,了解他们在侍奉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实际支持。可通过定期团契活动,增进同工间的交流,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牧者应以身作则,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激励同工,唤醒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他们在侍奉中重拾动力。
教会若想实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不仅需要仰望主、恒切祷告,也需要我们在实际行动中付出努力。合理的规划、清晰的目标都是必要的。我们不仅需要使命和负担,也需要异象、目标和具体计划。在此基础上,仰望主的带领,才能真正使教会荣神益人。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