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裕志在抗战中的见证

作者: 鼓浪隐士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8-17 13:39:03
分享与播放

在中华民族艰苦卓越的抗日战争中,不少妇女参与其中,为战争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而邓裕志就是其中一位优秀的女杰。

1900年,邓裕志出生于湖北沙市的一个家庭。幼年时期,她随父母来到长沙,在此接受了新式教育。由于其祖母是圣公会信徒,她也在其影响下接受了福音。1915年,邓裕志考入美国长老会创办的福湘女中,在这里,她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担任学生自治会会长。 毕业后曾在长沙基督教女青年会侍奉,在此期间认识到妇女工作的重要性指出:“这个女界大团结的力量,能够将中国妇女的程度提高,使她们在社会上得着一个相当的地位,更叫她们能负着改造家庭的使命,来建设新中国”。

1926年,邓裕志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社会学系,随后,她加入中华基督教女青年,开始了为妇女服务的工作。她开办夜校,推动平民教育,不少妇女同胞都在她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5年,随着日寇步步紧逼,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面对这样的局势,邓裕志、史良等妇女界领袖毅然发起成立中国妇女救国会。她以青年会为平台,带领妇女同胞以笔为枪,以演讲为刃,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抗日主张,呼吁全国妇女团结起来,共赴国难。点燃了广大妇女抗日的热情,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1936年,邓裕志又与陶行知等共同发起成立国难教育社。以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为宗旨,致力于开展抗日宣传教育活动。邓她和社里的同仁们四处奔走,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培训和宣传活动。他们深入学校、工厂、社区,向广大民众传播抗日知识,讲述抗战英雄的事迹,鼓励大家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极大鼓舞了民众的抗日热情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邓裕志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为抗战将士和难民服务的工作中 。她组织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由胡兰畦带领奔赴前线,为士兵们送衣送药,护理伤员,组织战地群众支援作战。这些年轻的妇女们不顾生命危险,穿梭在枪林弹雨之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痛恨。

邓裕志还在租界内设立难民收容所和妇孺收容所,为难民们提供食物、住所和医疗救助。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收容所里常常人满为患,但邓裕志和她的同工始终坚守岗位,尽最大努力为难民们提供帮助。他们的善举,不仅给予了难民们物质上的支持,更给予了他们精神上的慰藉和希望。

此外,邓裕志还在美国期间,到处宣讲中国抗日战争的状况和中国妇女在抗战中的贡献,揭露日寇侵华的暴行。许多国际友人纷纷伸出援手,为中国抗战提供物资援助和道义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邓裕志成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1950年7月,她积极协助吴耀宗先生等人,起草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即“三自宣言”,号召中国基督徒同全国人民一起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奋斗。这一宣言的发表,对于推动中国教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6年10月1日,邓裕志在上海安息,走完了96年的传奇人生。其一生荣美的见证,值得当代广大弟兄姐妹效法。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