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觉得你根本没在听我说话”几乎成了现代人关系里的常见抱怨。这句话,我听丈夫们说过,也听妻子们说过;听过青少年和孩子们的抱怨,也在教会的事工会议里听过。人与人之间,似乎都在诉说着同一个心声:我们活在一个越来越“听不见”的时代。
生活里的“不耐烦”
这样的情境太常见了。在家里,妻子一边切菜一边和丈夫说起孩子的学习情况,丈夫却低着头盯着手机上的股市行情,不时“嗯”一声,语调冷淡,像是在应付一个多余的问题。妻子停下来,盯着他:“你有在听我说话吗?”他抬起头,眼神空洞,显然一句话也没听进去。
在父母与孩子的对话中,这样的疏离更是明显。孩子满脸兴奋地跑来,想和妈妈分享自己在学校画的一幅画,妈妈却正在忙着和朋友视频聊天。孩子把画举到面前,妈妈点点头,说“很好啊”,但眼睛始终没离开屏幕。那一刻,孩子的笑容凝固了。他也许不会立刻生气,却在心底慢慢学会:我的故事,不值得被听见。
在职场上,这种“不耐烦”更是赤裸裸。一场团队会议中,有人努力地陈述自己的想法,正说到兴头上,却发现大家早已心不在焉,有人偷偷看邮件,有人打着瞌睡,还有人迫不及待地插话,把话题拉回到自己熟悉的领域。于是,那个发言的人突然觉得,自己再多的准备都失去了意义。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里,我们越来越缺乏那份“停下来”的耐心。我们忙着发表、忙着表达,急于让别人听见,却很少愿意安静地坐下来,把耳朵和心交给另一个人。
网络时代的耐心流失
这种现象,并非偶然。网络时代把我们的注意力切割成碎片。短视频告诉我们,三十秒足以讲完一个故事;社交媒体推送的动态,让我们习惯于“扫过”而不是“停留”。我们阅读新闻只看标题,浏览文章只看摘要,连信息的接收都变得急促,哪里还留得下心思去听一个人完整地说完?
有人形容,今天的人类进入了“快餐化聆听”。就像快餐一样,快速、便捷,却缺乏营养。我们习惯于只摄取别人讲话里和自己相关的那部分,其余的直接跳过。于是,真正的沟通被割裂成一块块零碎的信息,缺乏深度和温度。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大脑在接收信息时,往往会自动筛选,只保留自己感兴趣或认同的内容。这种“选择性聆听”在网络环境下更被放大。我们很快形成了一种“自我中心的信息茧房”:只愿意听见自己想听的,只关注与自己有关的。久而久之,我们甚至忘了,聆听本身也是一种爱的实践。
聆听的困难:我们更想“被听见”
其实,聆听本来就不容易。人类天性是自我中心的。我们更渴望被听见,而不是去听别人。别人开口时,我们往往已经在心里准备好回应;甚至没等对方说完,就迫不及待地打断,把话题重新带回到自己身上。
有时候,我们即便保持沉默,点头回应,心思却早已飞到别处。这是一种“假聆听”。我们留给对方的只是一个空壳的耳朵,而心却没有真正进入他们的世界。这种“假聆听”带来的后果,比表面上的冷漠更深远。它让人感到被忽视,被否认,甚至被拒绝。久而久之,一个人会怀疑:我的存在是否重要?我的话语是否有价值?我们常常以为,给予建议或解决方案才是帮助,其实,最深的安慰往往来自一句:“我在听,你慢慢说。”
耐心的消耗与亲密的危机
对我而言,聆听不仅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牧养与辅导的工作。作为服侍者,很多时候我们都要听弟兄姐妹讲述他们的痛苦与挣扎。聆听他们的故事,进入他们的困境,这常常让我身心俱疲。
最讽刺的是,当我们回到家,面对最亲密的人时,我们反而常常心不在焉。亲密关系往往承受了我们最大的“不耐烦”。我们在外人面前还能勉强维持礼貌的倾听,而在家人面前,却卸下所有耐性。可恰恰是这些最亲近的人,最渴望我们的耳朵和心。有一个词叫“同理心疲劳”。当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不断被要求倾听,心力就会逐渐枯竭,以至于对亲密关系失去了耐心。我们没有恶意,只是觉得“听不动了”。但在对方的感受里,这种疲劳却是冷漠,是拒绝,是不被重视。
神先听见了我们
然而,圣经给了我们另一幅图景。它告诉我们:我们所敬拜的神,是一位爱听的神。祂在我们尚未开口之前,就已经侧耳倾听。以赛亚书说:“他们尚未求告,我就应允;正说话的时候,我就垂听。”这是何等动人的画面:祂不是在等待我们说出漂亮的话,而是在意我们心中的叹息。
神的聆听,是爱的起点。因为祂先听见了我们,我们才有能力去听别人。因为祂在基督里赦免了我们,我们才能忍耐别人未必合逻辑的倾诉。因为祂以父亲的慈爱倾听我们的呼求,我们也能学着去倾听他人的故事。所以,基督徒的聆听,不只是沟通技巧,而是一种爱的操练。
聆听在说:“你是被认识的。”我们若不花时间听,就无法真正认识一个人。每个故事都有它的纹理和光影,只有耐心走进去,才能触摸到那份真实。聆听在说:“你是被欢迎的。”在这个节奏飞快的世界里,人们愈发孤独。真正的倾听,是一种拥抱,告诉对方:“你不是一个人,你的存在值得被珍惜。”
聆听还在说:“你是可以被拯救的。”许多人被困在习惯性的罪恶、焦虑或破裂的关系中,觉得自己毫无出路。而基督徒的聆听却在传递盼望:有一位救主愿意介入你的生命,祂能带来改变。
如果你忘记了神如何聆听你的心声,你就很容易对他人充耳不闻。可我们蒙召,在这个无人愿听的世界里,活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生命。或许,我们无法改变这个时代的喧嚣与浮躁,但我们可以选择,在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时刻,把手机放下,把眼睛抬起,把注意力交给眼前的人。哪怕只是静静地听完一句抱怨、一段故事,那也是爱的表达。
当下次有人说:“你根本没在听我说话”,别急着辩解。或许,那正是神提醒我们:去停下来,去聆听。因为当我们倾听一个人时,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在见证那位垂听祷告的神。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