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主的道日渐式微,反而是所谓的“人间清醒”的话语深受人们追捧,甚至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对此我很气愤,今天我要对几类所谓“人间清醒”的话,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理想生活是需要计划和努力的,它不会凭空发生。”
总有这么一类的话,谈论生活,谈论理想,听起来特别励志,其实却无限抬高了人的作用——感觉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自己计划和努力的结果,跟神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这些话本质上悄悄地把人捧到了一个过高的位置。它们极力强调“人定胜天”,让人觉得今天拥有的一切,都完全来自于自己周密的计划和持续的努力。
这种说法,忽略了那些至关重要的因素,比如:时代给予的机遇,社会环境提供的支持,甚至是纯粹的运气,你为什么能够拥有处理这件事的才华……它让我们误以为人生是一张可以精准绘制的蓝图,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抵达终点……
事实上,任何一份成就,都是神的祝福,神才可以“让万事互相效力”。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不仅不切实际,更让否定神的人们,在面对无法预料的变故时,变得脆弱而不知所措。
“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凭什么我要让着你?”
这句话抽走了人类根本的善良和宽容,真的是来自撒旦的教唆——它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化成了一种赤裸裸的竞争和对抗,仿佛仁慈与退让是一种毫无价值的失败。
从基督信仰的角度看,这句话的问题在于,它根植于一种“骄傲”。它暗示着“我的权利和感受是绝对的,凭什么要为你妥协?” 这恰恰与耶稣基督的教导背道而驰。耶稣说:“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这并非鼓励懦弱,而是教导我们一种超越所谓“公平计算”的爱与宽容。我们都不是完人,都是蒙恩的罪人,既然上帝都宽容了我们无数次,我们又凭什么不能宽容他人呢?
“让着别人”,很多时候不是懦弱,而是主动选择以善良去回应世界的坚硬。这是一种力量,是基督舍己之爱的缩影。当人说“凭什么要我让”时,他关上的不仅是善待他人的门,更是拒绝了上帝放在我们心里那份能够像祂一样去爱的宝贵性情。如果这么说,基督耶稣就没必要为了赦免我们而上十字架。
“女人呀,要对自己好一点,要是累死了,别的女人会嫁你的老公,睡你的床,还打你的娃。”
这样的话,竟然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公共场合,并且被奉为经典。如果按照这么说,那么《路得记》里的路得,《圣经》里面夸赞的“才德妇人”是不是也该被嗤之以鼻了?这句话从根本上否定了一个女人应该拥有的善良,一位母亲本该拥有的奉献与厚重,宣扬的是一种很可怕的利己主义。
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村子,村子里的女人都得了一种怪病——不生孩子,不发病,只要生了孩子,女人们的身形就日渐佝偻——全身的骨头开始变形,最后,会蜷成一团,在痛苦中死去——女人们也知道这些,但村子里却很少有直立的女人,孩子却很多……如果按照这句“人间清醒”的话,是不是应该全村都是直立的女人?
最近电影《731》上映了,那是中华民族的黑暗和苦难。731部队做过一个“母爱实验”——就是让一位母亲抱着自己的孩子,坐在一间屋子里,然后把那间屋子地板升温,看看最终母亲会不会因为地板太烫,而把自己的孩子垫在脚下。实验了很多母亲,没有人那么做,母亲们宁可最终自己被烫死,也没人放下自己的孩子……
其实我也懂得说这句话背后的无奈,现在的女人们不敢再去付出了。在我的认知中,家庭妇女和职场女性是一样的:服务于家庭和服务于公司,有什么不同呢?谁说家庭妇女必须只懂得柴米油盐,也可以懂得诗词歌赋呀。
过去女人们工作机会很少,所以不得不依靠丈夫,但丈夫也是人,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试探,并不一定所有的试探,他都能胜过去——这就有了依赖丈夫的女人的担忧。那么既然靠人不全然“靠谱”,为什么不靠永恒的、慈爱的、公义的神呢?
还有很多所谓“人间清醒”的话,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现在流传的“人间清醒”的话,都是逻辑上有问题,经不起推敲,以负能量为“底色”的言论。我原来看过一篇文章:人类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最开始,无论这个地方有多美,都往往无心欣赏。
人类一定先想到的是如何保护自己,一定是先寻找这个地方潜在的危险,脑子里最先开始充满的一定是负能量的东西,这是天然人活下来的“本能”。也许你感到周围的“黑暗”很真实——可能是那些“人间清醒”言论带来的焦虑、人与人之间的算计,或者对未来的恐惧。这些话是让我们变得更封闭、更焦虑,还是更宽容、更平安?
而主就是把我们带出这种负能量的黑暗,平复我们不安的心灵。我们是光明之子,不是属黑夜的,也不是属幽暗的,无需继续在“人间清醒”的阴影下惴惴不安地生活。那位创造光、本身就是光的神,已经对我们说:“兴起,发光!因为你的光已经来到,耶和华的荣耀发现照耀你。”(赛60:1)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辽宁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