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探小说是通俗文学中重要的题材,成功塑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侦探形象,通过险象环生的故事,缜密细致的推理,让读者叹为观止。大唐狄公、福尔摩斯、波罗探长、明智小五郎等等都是经典的神探形象。而有位叫布朗的侦探同样家喻户晓,因其是一位神父而更显传奇。
塑造布朗神父这个神探形象的是英国著名神学家、文学家吉尔伯特·基思·切斯特顿(1874年-1936年)。他早年在在圣保罗学校和斯莱德艺术学校求学,当过记者,后成为一名天主教徒,并深入研究其教义。他所著的《异教徒》、《何谓正统》等书,都是著名的神学著作,在普世教会颇有影响。
而《布朗神父探案集》则是切斯特顿最广为人知的代表作。他把对于基督信仰、社会文化的理解融入到小说当中,塑造了一位信仰虔诚,充满正义的布朗神父。他笔下的侦探形象也与福尔摩斯、波罗探长等不同,是一位拥有矮矮的个子、圆圆的脑袋、胖胖的面容的神父,他头戴小圆帽,手握遮阳伞,天性怕羞,说话甚至结结巴巴。可在其憨态的表象下,内心却拥有大智慧,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侦探。他富于洞察和逻辑推理能力,对罪犯心理和作案手段无不通晓,这种精准把握罪犯心理的破案方式,经常能够出其不意,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抓到案件的真凶。
布朗由于是位神父,其处事风格也不同于其他侦探。他从不将推理破案视为智力的炫耀,而是看作对人性的救赎。在他眼中,再离奇的罪案,本质都是人性欲望的扭曲。贪婪会让凶手在细节处露出破绽,恐惧会让谎言变得漏洞百出,而愧疚则会让罪犯不自觉地自我暴露。这种对人性本质的精准把握,让他经常能够不依赖复杂的推理,却直击核心,让人连叹神奇。
因着信仰的原因,布朗神父的探案与其他侦探小说最大的差异在于,从不以惩罚为故事终点,而是以救赎灵魂为目的。他破解罪案,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聪明,而是为了让迷失的人直面自己的罪行,获得信仰的救赎。比如在《忏悔者的眼泪》中,当凶手最终坦露一切时,他没有立刻召唤警察,而是先倾听对方的忏悔,让罪恶在坦诚中卸下重担。因为切斯特顿作为神学家,他关注乃是人类灵魂的得救,而不仅仅是世俗法庭的审判。在他看来,让犯罪者真正的忏悔,是具有终极关怀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布朗神父探案,就不只是快意恩仇的结局,而是人性忏悔、升华的开端。
在不少文学评论家看来,《布朗神父探案集》与爱伦·坡《杜宾探案集》、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集》并称世界三大名探系列。而其强调“心理动机分析”的推理模式影响后世推理文学的发展,东野圭吾等作家都受到其深刻影响。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