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夜,生命灯未熄 ——病房一夜有感

作者: 毋忠毅
来源:福音时报
2025-11-19 08:15:24
分享与播放

腿部“老病”偶发,被家人 “强行” 送医。医生言及手术的必要性,说得玄而又玄,虽我本心不甚乐意,转念却想:或许是祂的旨意,家人又一再劝我,顺服便是,遂同意住院接受 “日间手术”—— 当日微创手术,病房留宿一夜,次日即可出院。这般 “创新” 的诊疗模式,倒也算得上新鲜。

因我所住的血管病科暂无空余病房,我被转至神经内科暂住,颇有几分 “寄居” 之感。

这是一间普通的四人病房,同住的四位患者各有境遇:有脑血栓后遗症叠加摔伤颅内出血的,有肠道疾病等待手术的,有卧床不起的老年人。而我经过一系列的检查:从核磁共振到CT、彩超、拍片子、心电图、各种血液、尿液等从头到脚全面检查及化验,各项指标尚属正常,只因曾患左腿深静脉血栓,需在右腿通过微创手术植入滤网,以防血栓复发。四位患者身旁,各有一两位家属陪伴,病房里长明的监护仪灯光伴随着仪器的滴答声,如生命的脉搏般跳动,象征着在病魔面前,每个生命都在顽强燃烧,温暖而充满力量。短短两个白昼、一个夜晚,我深切体会到:生命灯未熄,基督恩相伴。

住院部的夜晚,是浓缩人间病痛、悲喜、暴露生命本真的特殊环境。四位病友与他们的陪护家人,构成了一幅五味杂陈的人间真情画卷 。

我住院当天下午便迎来手术。被推进手术室后,局部麻药生效,由博士生导师、主任亲自操控机器人主刀。术前医生宽慰我 :“无甚痛苦,不必惧怕”,我坦然回应:“我是信主的人,在爱里没有惧怕,上帝与我们同在,你放心大胆手术便是。” 他们听闻这番话,既惊讶又佩服。就这样,我们在聊信仰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便结束了手术。感谢主耶稣基督,这位伟大的医生,我果真毫无痛苦地被送回病房。

未曾想,手术虽简,术后的一夜却堪称煎熬。术后24小时需保持仰面平卧,不可动弹。起初尚可忍耐,时间一长,腰酸背痛、胳膊僵硬、脖颈酸痛接踵而至,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我频频看时间,直至凌晨两点才迷迷糊糊睡了一小会儿,四点后便再无睡意。这段时间里,我不断祷告,反复背诵主祷文、使徒信经,老妻子则寸步不离,时时查看我的状况,叮嘱我切勿乱动。彼时,我已近二十个小时未进水米——并非不能,而是羞于让他人为我接屎接尿,我这辈子就是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看着病友们吃饭喝水,心中竟生出几分馋意,暗自盘算:待恢复健康,定要好好吃一顿,痛痛快快喝几碗水。

事后回想,方知家人的爱是多么可贵。老妻子数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陪伴在侧,纵使我有时候性格急躁,她也始终一如既往地包容,特别是支持我奔波在外,为主做工;还有我的“小棉袄”,时时刻刻牵挂着我,这都是上帝赐予我的宝贵产业,感恩上帝的眷顾!神是我在天上的父,基督是我伟大的救赎主和医者,圣灵是充满我、膏抹我的保惠师。正如经上所言:“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诗23:2-4)在这样的境遇中,我愈发懂得感恩。

说说我同室的病友吧。我临床那位近七十岁的弟兄,在妻子的陪护下等待手术。因次日手术需空腹,他仅能喝医院发放的营养粉;妻子本就身体欠佳,加之忧心上火,每餐也只喝一点小米粥。夫妻俩夜间同睡一张病床,丈夫柔声安慰妻子,妻子则坚定地说:“为了你,我也要好好活着。出院以后,咱们什么也不干了,健康活着就好。” 看着这对相濡以沫的夫妻,听着他们彼此的鼓励,我心中感慨:不怕路长,只愿手牵手;病痛是黑夜,他们便是彼此的灯。夫妻从不是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同林鸟,而是扎根于同一土壤的树——你落叶,我生根;你生病,我结果。

挨着他们的是一位年近八十岁、老家是黑龙江的老弟兄。他素来喜爱喝酒,后来得了脑血栓。近日独自在街上行走时不慎摔倒,导致颅内出血。我见到他时,他始终昏睡,时不时说些胡话。伺候他的是儿子,女儿也从黑龙江老家赶来。姐弟俩都已年近五十,各自生活不易,却依旧悉心照料老人:抱着老人起床、为他洗脸、剃胡须、喂饭喂药、紧盯监护仪器……全程毫无怨言,真是尽孝的好儿女。儿子还时常劝父亲:“好好治疗,早点出院回家休养,你能生活自理了,我才能安心上班;就算不能自理,我也只能请假陪着你。” 这份质朴的孝心,令人动容。

见到此情此景,我和老妻子也不禁感慨:还是儿女多一点儿好。他们能够轮流照顾有病的老人,这也是一种幸福。

在伺候父亲的过程中,孝顺的儿女学会了更加珍惜与他共度的每一刻时光。面对父亲的病痛,他们学会了坚持与忍耐。每一次的悉心照料,都是对孝心的最好诠释。这份亲情是无价的财富,值得用一生去守护。

病房另一头,是位八十多岁的老弟兄,具体病情不详,只是偶尔会大喊大叫,拒绝他人服侍,也不听医护人员的话。照顾他的是女儿,这位女儿着实令人敬佩:一整夜,她没有像其他家属那样租临时床休息,始终趴在父亲床头看护,时不时轻声安抚,劝他多吃饭、按时吃药、遵医嘱吸氧。那喃喃的话语温柔又耐心,仿佛幼儿园老师对待孩子一般。这份贴心的陪伴,正是 “掌上明珠” 最动人的诠释。

经上说:“你要听从生你的父亲”。歌德说:“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孟子倡导推己及人的敬老精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小小的四人病房,一个微缩的社会广角;仅仅一个晚上,夜未眠、感触多。无论是病痛的折磨,还是家属的忧思,都让人难以安睡。这里不大,却充满动态感,爱的故事在这个特定空间里展开。在病魔面前,每一个生命都脆弱却在顽强地燃烧,温暖而充满力量。这里有患者家属不同爱的“众生相”,格局宏大,引人深思。夜晚病房里的各种声音——呻吟、鼾声、脚步声、安抚声,犹如一部小夜曲。有序与无序,和谐与嘈杂并存。在这里,不同背景、不同故事的人短暂交汇,彼此成为对方生命中的一部分,令人感动、令人深思。

第二天午饭后,我就要出院了。临行前,我同另外三位病友及家属一一告别。虽只共度了一个夜晚,却足以刻骨铭心——那是一夜被爱与温暖点亮的时光。

我尤其惦记着那位即将接受胃肠手术的弟兄,特地走到他床前,轻轻握住他的手:“上帝爱你,祂必保守你手术平安。加油!”他瞬间红了眼眶,哽咽着连声道谢:“谢谢!上帝一定会保佑我!”话音落下,其余几位家属也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们知道我信主,我便趁机告诉他们:“上帝爱世人,也爱你们。”他们欣然点头,仿佛一束柔光落进病房,把离别的愁绪映成了温暖的祝福。

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神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

住院一夜未曾眠,转转复侧思连连。

爱是恒久与奉献,行动胜过万千言。

感恩基督赐平安,完美无缺古难全。

此夜生命灯未熄,但愿圣爱成团圆。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