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乐家马革顺:隐藏自我,高举基督的事奉
【写在前面的话】浏览这些年社会各界对于马教授的评论,发现基本上没有人从圣乐教育的角度来谈马革顺教授在这一领域的贡献。从马教授自身心愿来说,他一直希望能为中国教会培养圣乐人才,这事成就是在他90多岁的时候。自2005年华东神学院圣乐科开办以来,马教授在耋耄之年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这个专业的教学中。在圣乐教育领域里,马教授的圣乐事奉理念、圣乐合唱方法、圣乐事奉态度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在此,笔者将根据自己在与马教授近距离的接触中,从马教授那里所学习到的,谈几点感受。
在华东神学院里,接待马革顺教授是笔者工作的一部分,也是笔者的荣幸。自2005年9月华东神学院开办圣乐科以来,马革顺教授来华东神学院圣乐科讲座不下30次,由于笔者在神学院里经办圣乐科的讲座安排与教师接待,因此马教授每次来学院给学生讲课的时候,笔者在接待之余都有机会听课,课后还有机会和他交谈。在近距离的接触中,笔者从马教授那里学到很多,下面浅谈几点感受。
为中国教会培养圣乐人才是马教授毕生的心愿
马教授是中国著名的指挥家、教育家,也是中国教会著名的圣乐家,今年99岁高龄。他出身在一个牧师家庭,从小在基督教环境中长大。在大学年代,他就立下心志要为中国教会的圣乐事工服务。早年他在美国西南音乐学院、威斯敏斯特合唱学院攻读合唱指挥方面的专业。回国后曾在浸会神学院教授圣诗学、视唱练耳、声乐、合唱、钢琴等课程。由于时局变化,浸会神学院后来停办了,但在他的心中一直希望能为中国教会培养一些圣乐人才。20世纪80年代,华东神学院开办不久,他就向当时的院领导提出开办圣乐专业的设想。由于当时条件不具备,这个想法未能实现。一直到2005年,神学院在条件相对成熟的情况下开办圣乐专业,马教授一如既往地关心这个专业。在圣乐科创办之初,马教授对于圣乐科课程设置提供宝贵意见,并且为圣乐专业的教学推荐多位优秀教师,他自己也在耋耄之年热情投入到圣乐教学之中。
马教授的圣乐理念为圣乐事奉者指明了方向
马教授给学生上课的时候,第一课要强调的是“基督教的圣乐路向”。他常告诉学生:这里不是音乐学院,而是神学院,来这里读书目的不是为了赚大钱,而是为了服侍主;圣乐事奉不是为了表现自己,乃是为了荣耀基督。他常以耶稣“登山变像”的故事来喻指圣乐事奉,他说圣乐事奉不是为了自娱自乐,就像当年的彼得感觉“这里真好”,愿意搭三座棚,一座为耶稣,一座为摩西、一位为以利亚,但这个想法并不符合上帝的心意。那时他们听到云彩里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云彩过去之后,他们“举目不见一人,只见耶稣在那里”。马教授说:“‘只见耶稣,不见其余’是圣乐事奉者应该追求的境地,圣乐事奉是一种谦卑自己,隐藏自我,高举基督的事奉”。他的这种圣乐事奉理念如同一面旗帜,为圣乐事奉者指明了的方向。
“用灵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是马教授圣乐合唱方法的核心内容
在马教授的课上,属灵的劝勉、合唱的指导、圣诗的排练总是融合在一起。在排练合唱时,他要求学生要“用灵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林前14:15)。“用悟性歌唱”指的是如何运动合唱的技巧,将圣乐的艺术性表现出来。在圣乐合唱技巧方面,马教授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他的《合唱学新编》对于合唱的协调、均衡、色调、咬字吐字等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加上他70多年从事合唱指挥的教学,因此可以说他对合唱指挥的运用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教学深入浅出,使学生能够明白他所教的内容。在课上,马教授也很强调学生要“用灵歌唱”,要将圣诗的灵性的意义表现出来。马教授对于“用灵歌唱”有他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唱圣诗首先要读圣诗的内容,明白该圣诗所承载的属灵意义。在合唱圣诗时,除了注意其合唱的要素之外,还要注重对歌词内涵的表达;在合唱色调的处理上,既要考虑旋律的因素,也要考虑歌词的内涵,如此,才能将圣诗唱好,使听的人受感动。
认真、负责是马教授圣乐教学的态度
马教授每次给学生上课都非常认真。在上课之前,马教授都会通过电话或是写信告诉笔者,他上课需要什么设备,学生需要预习什么诗歌,课前需要阅读《合唱学新编》的哪一部分等。上课的时候,笔者经常看到他的教案上,写了许许多多的内容。每一次上课的时候,他带到教室的课件还真不少。就像2012年6月8号的这次讲座课,他带了满满一袋子的教学用品,其中有用于举例的《救恩颂赞得胜歌》;有用于讲课的《赞美诗(新编)》;有用于体现东西方不同的发声方法的CD音频;有用于指导理论的《合唱学新编》;也有用于排练的《耶稣奇妙的救恩歌》等。笔者统计了一下,在那天的教学内容里,包含有基督教圣乐路向话题、合唱均衡指导、东西方合唱发声方法比较、《耶稣奇妙的救恩》合唱排练等。原计划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后来整整上了两个小时。在这两个小时里,学生们都受益匪浅。
马教授每一次给学生排练合唱的时候,声音总是非常响亮。记得有一次,马教授在给圣乐科学生排练合唱,教室的门关着,有老师从教室走廊里经过时,他们听到学生的唱歌,也听到指挥的声音“声音亮一点,再亮一点”,他们问:“是谁在给学生排合唱?”我说:“是马教授在给圣乐科学生排合唱”,他们说:“年近百岁的人有这样响亮的声音,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马教授对于圣乐教育充满了热情
马教授对于圣乐教育真是充满了热情。就像2011年华东神学院圣乐科的招生考试,由于这一年华东神学院圣乐科开始面向全国教会招生,因此这一次的考生比较多。那一天马教授作为招生考试的考官之一,和其他老师一样,从早晨8点半到晚上6点多,全程参与招生考试,中间没有离席。那天很多老师都担心马教授的身体会吃不消。记得那次考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一位老师从考场里出来对我说:“玉解,你要赶快把马教授劝回家,我今年七十多岁都感觉到疲倦,老教授今年90多岁,这一天下来,可不是开玩笑的哦!”于是我去问马教授要不要休息,他回答说:“我不累,你们让我坐沙发已经是特别优待了,时间很紧,继续考试。”那次的考生有130多位,从早晨9点一直考到晚上6点多,等考试结束后,大家用过晚餐已经是八点多了。神学院的校车将他从青浦送到市区,他到家的时候,想必都快接近晚上十点钟。他的这种忘我的奉献精神真是令我感动。
马教授将今日的成果视为天父的恩典
在生活中,马教授是一个很幽默的人。从他话语里不经意间带出的那种幽默,能让人感受到他心灵的豁达与乐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马教授的人生经历了许多跌宕起伏的事,其中令他感到最为低谷的是文革的那段历史,那真是一段暗无天日的日子,很多人在经历这样的遭遇后,会把那种经历变成生命中一种怨恨或苦毒的情绪。但马教授不是这样,经历文革的磨难之后,他没有让怨恨留在他的心中,就像当年的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一样,他们从烈火的窑中走出之后,身上没有一丝“火燎的气味”,马教授也是这样,他常说,是因为天父的保守,他才能走到今天,他将今天的这一切成果都视为天父的恩典。
通过与马教授近距离的接触,笔者甚感获益良多。如他所谈到的“不见一人,只见耶稣”的圣乐路向、“用灵歌唱,也用悟性歌唱”的合唱方法,以及他认真备课的态度、深入浅出的上课方法、不辞辛劳的奉献精神,幽默乐观的人生态度,都是我该学习的。在圣乐教育的领域,马教授是一面大旗,这面大旗为中国教会圣乐事奉之路指明了方向,为中国教会圣乐合唱之美指明了方法,同时,马教授的奉献精神也是今日中国教会圣乐事奉者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