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卢云:我们蒙召是要成为父亲

身着一袭红袍,面露慈怜的父亲,坚定温柔地拥着沧桑、衣衫褴褛的小儿子,一旁站着的是双手拘谨地交叉胸前、神色怀疑不悦的大儿子。伦勃朗的油画《浪子回头》感动了无数人,因为很多人都可以在里面读到自己,承认自己是浪子,也是骄傲的大儿子,但是卢云告诉我们:基督徒蒙召是要成为父亲。

卢云的这本书取材于《路加福音》15章的故事,那幅画也是伦勃朗的写照,更是他在暮年时对于人生的深刻思索,卢云明白了这幅画的深意,并认为:“每次当我对称我为爱子的声音失去信心,我就会离家,只要我在不该找的地方寻找无条件的爱,我就是浪子。”

所以,浪子需要回头,回到父亲那里,承认自己的罪,重新做一个圣洁的人,在父亲那里充满了恩典与慈爱,并说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复得的。

这时大儿子回来了,他知道了父亲为小儿子的归来欢喜快乐,还想宰了肥牛犊来吃,心里就开始不高兴,明明一直在家里侍奉的是自己,父亲都没有如此赏赐自己,而这个和娼妓吞掉了很多财产的浪子,却得到了父亲不一般的招待。

父亲对他说:儿啊!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只因为你这个弟弟死而复生,失而复得,应当欢宴喜乐!”

大儿子回转了吗?父亲说动了他吗?他最后是回到父亲和弟弟那里,一起欢庆,还是一个人躲起来,继续闷闷不乐呢?耶稣讲了故事,却没有告诉我们答案,这是个人要作出的选择,天父的心意早已显明,就是为浪子归家欢喜,而大儿子到最后是否能明白父亲的心、拥抱弟弟,这是一个选择。同样的,时常落在愤恨和嫉妒中的我们,是否能够明白父亲的心意,相信他的爱,并且爱父亲所爱呢,这是我们要思想的。

故事讲到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可是卢云说:“孩子不会永远只是孩子,孩子会变成大人,大人会成为父母。浪子回家,不是回去一直作个孩子,而是确认他的儿子名分,自己也成为父亲。”

这是卢云写到最后的一个结论,也是一个新的境界和信仰的升华。神呼召我们,不是让我们认罪悔改,接纳父亲的爱就可以了,父神希望我们明白他的心意,能够成为和他一样的人,去爱尚未归家的浪子,爱那个容易嫉妒的大儿子,过一种施与爱而不再是一直渴求爱的生活。

卢云认为,伦勃朗的画显露出了父亲的爱怜和脆弱,他渴望有人回应他的爱。“作父母的都是先作儿女才升作父母,而每一个儿子、女儿都要自己选择踏出童稚,成为父母。这是艰辛、孤独的步骤,尤其是在这父母难为的年代,不过这是完成属灵历程必经的一步。”卢云说。

卢云引导读者去思考:我愿意成为父亲吗?我愿意不只成为被赦免的人,更愿意成为赦免人的人吗?不只是受欢迎归家,也愿意欢迎他人归家吗?不只是接受慈悲,也愿意施予慈悲吗? 教会或社会岂不有股无形的压力,要我们一直作个依赖的孩子?

耶稣说过的话中,最激进的是:你们应当慈悲,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主的慈悲由耶稣口中道来,不仅是要表现主如何乐意就近我,赦免我的罪,赐我新生命与快乐,更是呼吁我要向主一样,向他人显出同样的慈悲。神的儿女们,能够超越小儿子的迷失、大儿子的嫉妒而成为像父亲一样充满慈爱、满有包容和怜悯的人吗?

“四年前,到圣彼得堡看伦勃郎的浪子回头,我根本想不到要实践我眼睛所见的。站在伦勃郎牵引我进入的天地,我充满敬畏。他让我从屈膝、狼狈的小儿子变为起身、弯腰的老父亲,从受祝福的地方转至给人祝福的地方。”卢云在《浪子回头》里最后一章写道。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