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牧师谈圣地游:可以设身处地的理解圣经
近日,山西介休教会的樊万民牧师去以色列进行了圣地游,来到了他以前在圣经中读过的地方,走过了耶稣当年生活、传道、被钉十字架的地方,了解了当地的风俗民情。樊牧师说,通过圣地游,纠正了他曾经在理解圣经上的偏差和对某些圣经内容的误解。
约翰福音5章记载了毕士大池子的故事,当天使搅动池子里的水时,谁先下去,谁就得医治。那里有一个瘫子病了三十八年,他希望有人把他抬到池子里得医治。这个瘫子自己不能到池子里吗?看到这个池子的样子后,樊牧师认识到,这个瘫子自己真的不能进去,因为池子很深。现在人们凿出许多台阶通向池子,顺着台阶走,需要拐两个弯才能到池子跟前。
神应许给以色列人的迦南地被描述为“流奶与蜜”之地,难道迦南地牛奶或者羊奶、蜂蜜非常的多吗?据当地人介绍,迦南地雨水充足,植物生长期短,“奶”是指丰富的物种而言;而以色列的椰枣非常多,椰枣甜如蜜,这个就是“蜜”。
还有一件是不去实地非常难理解的事,就是施洗约翰在旷野吃的蝗虫和野蜜。难道施洗约翰吃的是昆虫类的蝗虫?哪里有那么多的野蜜给他吃?原来,“蝗虫”是以色列地一种植物的果实,而野蜜就是甜如蜜的椰枣。
圣经中把以色列人比喻成橄榄树,这是什么原因?橄榄树生命力顽强是一个原因。据当地人介绍,把一个橄榄枝子扔到路上一年,再栽植它,它依然可以成长。而且,橄榄枝子嫁接非常容易。如同橄榄树,以色列人也有顽强的生命力,亡国多年后,他们还能重新立国。
除了对圣经内容有了真实的认识,樊牧师说,来到耶稣曾生活过的地方,心中的神圣感油然而生,而且还是一个净化心灵的机会,可以抽离忙乱的生活得到一次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