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首页>其他>正文>

《艰苦岁月的难忘记忆——来华犹太难民回忆录》于上海首发

二战期间,中国上海虹口区提篮桥曾是三万名犹太人的“挪亚方舟”。2015623日,收录了38位二战期间来华避难犹太难民极其后裔独家记忆的新书《艰苦岁月的难忘记忆——来华犹太难民回忆录》于上海图书馆首发。

据中新网报道,该书的作者为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工、上海世界史学会会长、上海犹太中心主任潘光。上世纪80年代末,潘光与上海犹太研究中心团队开始进行来华犹太难民研究,推出了一系列成果。2010年底,潘光教授主持的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被正式确立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抢救、收集了大量与犹太难民相关的文件、档案资料以及一批前犹太难民的口述和文字记忆。

书中所记录的受访者已是耄耋老人,有些受访者甚至没有等到新书出版。新书发布会当天,目前所知唯一还留在上海的犹太难民后裔萨拉·伊玛斯特意来到现场,讲述了自己的感受。1950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是1940年从德国来到上海避难的犹太难民,母亲是中国人。新中国建立后,萨拉一直生活在上海,1992年中以建交后曾移居以色列,后又回到上海。

潘光教授认为,在纪念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以及犹太难民来华避难幸存70周年之时推出这本书,更具有特殊意义。

另据澎湃新闻报道,潘光教授曾在上海举行过“上海——犹太难民的‘挪亚方舟’”讲座,他提到,犹太人早在7-8世纪,即中国唐朝时候,就已经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国长安,这是有考古发现所支持的事实。

潘教授介绍,犹太人来中国有四个高潮阶段,第一次就是唐朝时期沿着丝绸之路来华;第二次是鸦片战争之后,多为商人;第三次是从俄罗斯而来。1881年,俄罗斯排犹,犹太人因此出走,纽约有大概有200多万犹太人都是俄国犹太人的后裔。当时有一小部分俄国犹太人就到了中国东北的哈尔滨、满洲里等地,多为小生意人。

第四次来华的犹太人就是欧洲的犹太难民,当时纳粹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对犹太难民关上了大门。而在此刻,中国上海向犹太难民们敞开了大门,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给许多犹太难民发放了生命签证,帮助他们逃离死亡魔窟。上海成了犹太难民的“挪亚方舟”,其接受的难民超过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五国所接纳的犹太难民的总和。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