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维德牧师办新华药房 开云南会泽县西医药之先河
会泽县是基督教传入云南最早的几个地区之一,也是英国循道公会在云南乌蒙山区建立的第一个传教站。《中华归主》记载:1881年,内地会宣教师乔治·克拉克夫妇至大理才开始创办宣教事业。第二年,内地会在昆明设立总堂一所。三年后(1883年)圣道公会开会泽为宣教地。再过一年(1884年)又开辟昭通为宣教地。传教之初,就发轫于这几个地方,可见传教士高瞻远瞩、独具慧眼;其宣教策略特别智慧、宏远!这几个地方,无论是从历史、文化、地理、经济等方面来看,都是云南的宣化重镇!开辟这几个地方,对于基督教的发展,其意义非凡!
英国圣经基督教教会,由内地会戴德生牧师建议选择云南东北部为传教区。圣经基督教教会是应戴德生的热情呼吁而承担起了在中国的传教活动,多年来它的工作与中国内地会传教团保持着密切交往。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差派传教士索恩和万斯通牧师,启程来华,由上海沿长江至重庆,经宜宾抵达昭通,短期停留后再到会泽县建立乌蒙山区第一个传教站。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英国圣经基督教会又派传教士柏格理、邰慕廉、苏慕才到会泽传教、办学。
随着传教士的来到,不仅传布了基督教信仰,也带来了西方的教育、医疗、科学、文明!西方差会的宣教策略基本上都是这样:哪里有教堂,哪里就有学校,哪里就有医院!这样铁三角的模式,在许多的地方都可以看得到!教育和医疗经常是教会发展的两个得力助手!
基督教循道公会在会泽县的工作也不例外,他们不仅建立教会、开办学校,还把西方先进的医学及卫生常识引入了这一地区。钟焕然牧师之女钟毓兰在《基督教在会泽办学的历史》一文中介绍:基督教的宗旨是,拯救人的灵魂;(办医院)再医治人的肉体。在礼拜堂右边两间平房每星期二、五开设门诊,就诊人数不下一百人,当时都是免费,这对一般贫苦劳动人民来说,还是挽回了不少生命啊!会泽医院的诞生是起源于基督教会。
处于清末民初的乌蒙山区,即便是汉族居住的会泽县城,除几家中药店和流动的江湖郎中外,都没有任何医疗设备,缺医少药的情况十分严重。柏格理和邰慕廉初到滇东北时,数次差点被病魔夺去生命。柏格理布道期间,不仅是传教牧师,也兼任医生角色;其妻子韩素音本身从事护士工作,更是他的贤内助。柏格理也在下乡传教的过程中开始行医,《在未知的中国》记载:
一路上,柏格理始终随身携带一口药箱,各种各样的疾患病痛在那些小村寨中甚为普遍,那里发热病盛行,但在云南府集市上,能够得到的那种所谓药品,乡里人则难以获得。有时他一次发药之多竟高达200份。 除给人治病外,柏格理到威宁石门坎后,创办卫生学校,为当地苗彝少数民族培养了大量的医务人员,还为苗族彝族同胞培养了四名医学博士。柏格理还是
会泽基督教开办西医诊所,柏格理1893年同妻子移居会泽县城就作过准备。到三十年代,英国牧师顾德维在会泽传教,兼任兴华小学的教师,在此期间,他的师母于恩泽圣堂的右边两间平房里开办了会泽第一家西医诊所,这间基督教的附属诊所,为每星期二、五开设门诊,实行免费治疗,每日义诊不下百余人。这对民国时期县城的劳苦大众来说,无疑是上帝洒下的甘露。这间诊所,成为了会泽西医的滥觞。
据《会泽卫生志》记载:民国二十年(1931)会泽基督教循道公会恩泽圣堂建“新华药房”,创建人为英籍牧师顾维德。
英国循道总会在会泽传布基督教,于清光绪十六年(1891)九月派英国牧师邰慕廉和柏格理来中国后到会泽创建了云南会泽中华基督教循道公会恩泽圣堂,也称“耶稣堂”。后因其传教布道的需要和为扩大教会在会泽的影响,该堂先后设立了学校和西医药房等附属机构。
新华药房就是由会泽基督教循道公会恩泽圣堂所创立的教会,附属慈善医疗机构,由英国牧师顾维德夫妇创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设于现会泽县丰乐街东风小学内,经费由英国循道总公会拨给。对其内部所属人员及其教友一律免费治疗。对外就诊者则按“有钱者全费,困难者减免,无钱者免费”的收费原则对待。整个新华药房全年的经费开支,据民国二十六年(1937)五月六日,县政府第一科的《基督教概况调查》资料载:“药房系慈善性质,由顾维德负责,年需经费三千余元(旧币·滇币)。”
顾维德夫妇均懂医术,其夫人为专业护士。他初到会泽时,随身备有西药品,当教友患有疾病,即将其备用药品用以治疗。至此,在会泽开创了西医西药的先例。药房工作主要由其夫人一人承担,其治疗手段仍以西药片剂为主,兼作少量肌肉注射﹑小伤换药等,偶尔也开展种痘预防工作;据传当时新华药房配有1台显微镜。
民国二十七年(1938),顾维德夫妇离开会泽回国,药房工作即由西医师杨旭光(苗族杨芝长子)接管。民国三十三年(1944),药房又由西医师付加恩接管。此后,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停业,历时共15年。
据所查资料考证,恩泽圣堂新华药房属会泽县第一家西医药机构,其所开展的预防种痘工作,也属会泽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