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牧者不爱写书的几个原因
明年就是基督教新教传入中国的第110年了,按一代人算为25年的话,也已经有4代人过去了 。但是我们发现在基督教内部流传的资料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出自中国人的手笔,我们暂不论质量上的好坏,单说数量上的多寡,我们也会发现中国的牧者不怎么爱写书。其实也有一些已经爱上写书的,但都是一些解经书、讲道集以及一些灵修小文,很少出现有神学上的著作,也很少会有新的思考被中国牧者提出来。
其实对于中国人来说,神学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我们中国人对于神学的理解,笔者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在我高中毕业之后,我们教会找到我说,你别去读大学了,你去上神学吧,以后你就在我们教会里面讲道做专职。其实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神学还是挺神秘的,我就应承下来了,先去读了两年的预备班,这个预备班的名字就叫做“XX神学中心”,所谓神学就是天天在里面记笔记,读圣经,然后请一个老师来讲一卷网上抄来的解经书。我其实感到非常乏味,因为我感觉这一定不是神学,所谓“学”是有思考性的,而这个没有思考性的,如同填鸭一样的教学方式,我只在那里待了一年,就再也不想去了。后来就考上了省城的“神学院”。不过情况也没有多大改变,依旧是每天坐在那里听听课,好在这里的书比较多,上课也不想听课,就看了很多书,书中很多新奇的观点以及神学的思考方法使我难以自拔,常常在做公交车的时候因为看神学书籍而错过车站。
毕业之后,教会对我说,你读神学已经这么多年了,可以回来讲道了吧。讲道是没问题,但是我内心装有很多自己也搞不清的神学问题,我如果不搞明白我怎么能讲得清楚呢?在他们看来,神学就是学圣经,读神学就是学习讲道,这个思路我认为不对。所以,我并没有停止脚步,而是继续追寻我对神学的痴迷,到了金陵神学院之后,我才发现这里正是我寻求的神学广厦,虽然我不用每天都记笔记了,但是在这里我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对于神学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从而知道了神学并不是为了讲道而生的,神学乃是对于神的研究和思考。有些人一听见“研究神”就感到愤怒,这是不必要的,因为上帝对于我们而言,没有思考就不值得膜拜,就如同奥古斯丁说过的那样:没有经过怀疑,就没有真实信仰。
所以对于中国的信徒来说,神学就是“学背圣经”,然后将几处相同意思的经文合并在一起来讲道,里面穿插几个小故事。这里面没有思考,也不需要思考,因而这样催生的牧者也不愿意有更大的进深,因为要讲一篇小道,只要一个有胆量小学毕业生就可以了。只要不说错话,另外带上几句“属灵话”就好了。
我在神学院读书的时候,我有一个老师在一次课堂上讲到:中国很多神学院已经成为一些人养老的地方,因为这里面的老师有的连论文都不会写,更不要说每年需要发表论文了。我相信这个老师说的是真的,因为我的确很少读到中国某个神学院里面的某个老师有较好的论文发表。
那么我们可以来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中国的牧者这么不爱写书,我大致地总结了一下发现原因还不少,现在仅列举几个:
1、现有书籍已经有很多了。其实基督教在这发展的2000多年以来,已经囤积了相当量的书籍,这里面几乎包罗基督教的各个方面,需要神学资料,我们都可以十分轻松搜集到。因此人的惰性就显露出来了,与其自己用还不成熟的行文来写,不如我随手拿起一本现成的。我记得在读“神学培训中心”的时候,经常是老师讲完课,我们就从网上找到了他讲课的内容是哪一本书了。这就让很多学生感到做老师其实也没什么,只要资历够了,随便在网上抄一些就好了。尤其是在今天网络发达的社会里面,要在网上找到一些资料是在太简单了。
2、规矩。我们中国人是一个特别在意规矩的民族,我们总认为前人留下来的就是规矩,不能打破。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知道耶稣在世的时候,他是一个经常打破规矩的人,因为在耶稣认为:规矩是为人设立的,但是人不是为规矩设立的。(原话:安息日是为人预备的,人不是为安息日预备的)。为什么规矩会成为中国人写书的一大障碍呢,我们总是认为前人已经写好了,前人写好的就是规矩了,就是标准了,我们不能改变,只能谦恭地继承,这样我们才是“为往圣而即继绝学”嘛。
3、没有怀疑精神。这个和我们中国文化是相同的,没有怀疑精神不只体现在基督徒身上,整个国民教育中,我们中国人都是不注重怀疑精神的,我们将怀疑视为叛逆。笔者在读神学班的时候,有一个大学生和我是同学,他经常在课堂上将一个老师问得瞠目结舌的,因而最后被盖上不顺服的帽子被送回了家。其实我那个时候,就非常喜欢和他聊天,现在我们已然是好朋友。退学之后,他就去了美国,在美国一所大学读神学,每逢聊天的时候,他都会说现在的中国不会出神学家的,因为神学家都被赶回家了。
4、信仰内在不自由。这个是不关政府任何事情的,是由于我们内部原因造成的,因为我们基督徒整体上没有包容性,不但对于外人没有包容性,对于教内的人,我们也包容不了新的思考。笔者有一个同学是天主教的,有一次因为一个问题的分歧,他说:“你这思想在中世纪,肯定得进异端裁判所啊。”我们今天虽然没有外在的异端裁判所,但是却有内在的异端裁判所,我们只要听到与我们所认为的不一样,那么我们就会立即将之定性为异端。其实这是不必要的,这样反而会抹杀很多人的思考,就像我们今天所称赞的路德,早期天主教不是也称他为异端么?
5、感性。中国人其实是最不喜欢要理性的,我们总是满足于感性上的被感动,而不考究一件事情的真实性。比如我们中国人喜欢听评书绝对超过喜欢听逻辑,很多微信上面的有质量的公众号反而没有多少人关注,而一些鸡汤类感性文章,追捧者却大有人在。这一点跟西方凡事讲究逻辑有很大的不同。当年,黑格尔在大学任教,满堂的听众都沉醉于黑格尔采取辩证看待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人除外,这个人是叔本华,他最看不上黑格尔的逻辑学方法,而在相同的大学要了一间和黑格尔同样大小的教室,(据说也能坐400多人)开始讲学,他所采用的是毫无逻辑地批判式教学,天天批判黑格尔,批判社会,搞得跟骂大街似的,但是听众并不多,只有四个人。在我们华人教会里面,理性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也是最没有市场的东西。而写书这一件事是需要调动理性的,尤其是神学上面的著作,而这些书写成之后究竟有多大市场,有几个人愿意看?
中国牧者不写书的原因,还有很多,这里只是凤毛麟角地在大环境中提到这么几个,其实还有很多个人的原因,比如:文化层次低、知识结构简单、缺少参考书籍、以及担心自己写不好等等。同样作为一个牧者,我知道写作是一个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是难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写点东西来练习我们的写作能力。同样作为一个牧者,我知道自己写得也是很不好,但是我在坚持写作,这本身来说就是一项技能,技能只有在练习中才会更加熟练。就像小孩子学习写作文一样,时间长了,我们自然能写得好。
(本文作者系河南教会的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