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改教运动500周年纪念——再思路德神学的“信徒皆祭司”

信徒有君尊祭司职份(basileion hierateuma,彼前二9)。从字义来看,君尊指被君王所拥有,而非本身具有君王的素质,是外加的属灵地位,不是本身的属灵造诣。(1)信徒蒙选召成为有君尊地位的祭司群体,是符合上文强调被拣选的主题(2:4,9上)。彼前2:9显然是呼应——出19:6——上帝从万族中选召以色列人为选民的事实,而在立约的过程中,是主动立约的君王对藩属宣告其王权。祭司职份是集体的职份,尾辞——euma“指出一个群体……有集体的意涵及强调活动的功能。”(2)

事实上,每当圣经出现信徒或上帝子民皆祭司时,都是众数(赛60:6上;启1:6,5:10,20:6),所以君尊祭司的职份并不倡导个人主义。不错,除了基督以外,在神和人中间没有中保,每一个人可以靠基督在上帝面前坦然无惧站立,像一位祭司站在上主面前。然而,福音需要人去传播,我们有上帝为父亲,也有教会为母亲(3),是上帝透过教会把我们引到他面前。

信徒皆祭司是马丁路德用来抗衡罗马天主教的重要神学观念,指出教会的本质在圣徒相通,蒙选召的一群,不在罗马发施号令的教皇及其在各处的代表(天主教认为教皇是基督在地上的代表,而各主教是教皇空间的延伸)。信徒皆祭司的教义的基本精神,在于信徒之间的友爱团结。因着基督的救赎,“基督徒是全然自由的众人之主,不受任何人管辖,基督徒是全然顺服的众人之仆,受任何人管辖。”(4)

一、所有职业皆神圣尊贵

身为祭司的信徒,他的工作就是献祭。基督徒透过地上不同的身份,成为被召的岗位,在那里藉善行对人显出爱心,作为因信称义的感恩回应。到上帝面前,唯独信心,不能靠功德;但到人面前要显出爱心,这是信徒伦理的动力:爱上帝,爱人,每一项职业,都有爱心的驱策;彰显对社会、国家、邻舍、众人的爱。而每一件因基督而做的善行,都是馨香的祭品(来13:16)。就如基督道成了肉身,生在律法下,信徒可以在任何建制的岗位,来表示对人的爱,显出召命。路德说,只有远离人群的修士才不是召命(Voeation),因为不能显出对人的爱。

二、宣讲圣道

我们如何得来,也要如何施出。上帝的道生了我们,使我们成为祭司,可以“宣扬那召我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下)。祭司的嘴里,当存知识,人也当由他口中寻求律法,因为他是万军耶和华的使者(玛2:7)。信徒既是祭司的群体,便要追求明白真道,对外宣讲福音,对内用神的话语彼此教导(西3:16)。特别是九七临近,教牧流失,信徒更要负起教导上帝话语的责任。教会要验证一些有教导恩赐的肢体,支持他们进神学院造就,返回教会运用恩赐,装备信徒。

三、代求与替代

基督大祭司以富足换取我们的贫穷,以代赎消弭罪的追讨,突显祭司的替代职能。因为“凡从人间挑选的大祭司,是奉派替人办理属神的事”(来5:1)。每一位进入圣殿的祭司,都是为了别人,连自洁都是为了更好履行代求的职位。作为君尊祭司群体的教会,要效法基督的怜恤心肠,承担世界的苦难;在不同的建制、政治制度下发挥复合作用,以宗教情操,化解民族、政治仇恨,以祭司的悲情,与世界共衰荣(罗8:18-25)。

君尊是被万王之王所拥有,也拥有基督,得着基督所得着的,我们将来与基督一同审判世界,因此人不再是我们竞争的对手,乃服事的对象。作为尊贵的君王,信徒已脱离物欲的奴役,有自由且甘心成为他人的仆人。

注释:

(1)这是basileion的尾辞-ios(ion)与-ikos的分别,正如William Arnt指出,ios指被拥有,ikos指本身的素质。参William Arnt “A Royal Priesthood.I Pet.2:9”Concordia Theological Monthly 19(April 1948)241-49.就如蒙爱(beloved)与可爱(lovely)两者是不同的。被王拥有是称义的地位,有王的素质是成圣的操练。

(2)John Hall Elliott .The Elect and the holy :An Exegetical Examination of I Peter2:4-10 and the Phrase Basileion Heirateuma(Leiden:E.J.Brill,1966),p.69.

(3)加尔文论到有形的教会时,指出教会为母亲:“我们没有办法进入生命,除非在母亲腹中受孕、诞生、乳养……蒙她照顾、引导,直至离开肉体。”《基督教要义》4.1.4.

(4)路德,《基督徒的自由》,《路德选集》,上册,(香港文艺出版社,1986),352页。

(注:本文作者系崇基神学院一位教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