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诺莎之行始末
在意大利北部的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有一座建于公元十世纪的古城堡卡诺莎。而它之所以名扬世界,乃是与中世纪时期一次著名的事件息息相关。
在中世纪早期,世俗君主一直掌握着教区主教的任命权,而这带来的是神职人员被国王、贵族控制,失去了自主性。此外世俗统治者也利用各种手段,对教产巧取豪夺,从而损害了教会利益。此外有些世俗君主任命的主教缺乏应有的素质,这也导致了教会的腐败,引起了很多信徒的不满。
于是到了公元十一世纪时,为了遏制教会的腐化之风,在法国的克吕尼修道院兴起了改革运动。这对打击教区世俗化,提升神职人员灵命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了不少平民、贵族的支持。但要彻底解决问题,加强罗马教宗的统治势在必行,不少有识之士都认同让教宗取代君主,拥有任命主教与大修道院院长权力。
就这样在当时的欧洲因为主教叙任权问题,爆发了教权与王权之间的矛盾,而这在教宗格里高利七世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时期达到了白热化,卡诺莎城堡也因此名留史册。
教宗格列高利七世出身于克吕尼的改革派,他在整顿教会问题的同时,极力扩大教宗的权力。1075年他发布了《教宗敕令》(二十七条),宣称:“唯有教宗一人具有任免主教的权力”;“唯有教宗一人有权制订新法律”;“教宗有权废黜皇帝”;“教宗有权解除人民对邪恶统治者效忠的誓约”等等条文。
而这引起了神罗皇帝亨利四世的不满,两人于是围绕着主教叙任权等问题进行了激烈博弈。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情况下,格列高利七世于是使出“杀手锏”,宣布对亨利四世进行绝罚。在当时被革除教籍是非常严重的事,等于你被社会所遗弃了。
而德意志的诸侯也借此蠢蠢欲动,认为假如亨利四世没有让教宗收回成命,那么就不会效忠这种被绝罚的君主。此外其他欧洲国家也对亨利四世表达了不满,在四面楚歌中,他只好想办法去向教宗认罪了。
当时格列高利七世准备前往神罗境内会见诸侯,来到了亚平宁山脉北部的卡诺莎城堡。而在1077年1月底,亨利四世身披麻毡,在雪地里光着双脚也来到了卡诺莎,希望能见到教宗,请求他收回绝罚的命令。
可格里高利七世要考验亨利四世的诚心,让他从25号-28号间在雪地里待了三天三夜。看到他真的诚心悔改后,才与他见面。亨利四世在做了一番悔改的操作后,教宗恢复了他的教籍。据记载“亨利匍匐在教宗面前,展开双臂,使全身呈十字架,接受了教宗的宽恕。”
卡诺莎之行是中世纪教权与王权博弈的著名事件,也让这座城堡名扬天下。不过格列高利七世只是获得了暂时胜利,亨利四世在经过几年卧薪尝胆后,于1084年进军罗马,将教宗敢到了萨莱诺,一雪“卡诺莎之屈”的耻辱。
此后教权与王权的博弈成为欧洲历史的主流,直到近代才有所缓解。正如耶稣所说“上主的归上主,恺撒的归恺撒”。教权与王权的博弈是不正常政教关系的体现,这是后人需要警醒的。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