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当代中国基督徒在经济社会中的担当》系列(三):教会的新共同体概念

【编者按】本文是《当代中国基督徒在经济社会中的担当》中的第三部分,作者在此系列文章中,将当代中国基督徒与经济社会及信仰关系等层面,以圣经为依据,从牧会者立场出发,从神学的视角进行系列探讨,盼给大家启发。      

我们不能无视基督徒与经济社会的关系,教会的概念不能仅停留在一个宗教范畴。因为教会的核心功能是藉着基督使人与上帝的连接,是使天国在每个人的生命中得以扩张。实际上,教会定义本并不是单指进行礼拜的教堂,而是指所有被上帝呼召出来的人群本身。他们与基督耶稣联合,基督成为这教会的元首,教会是他的身体,而我们每一个基督徒都是这身上的肢体。所以,教会是一个共同体概念,教会本身就具有共同体的属性。这共同体内在的联系,与其说是信仰的关系,其实更是一种生命的关系。这个生命的关系里,既包含了与基督的连接,也有我们作为共同体中的一员彼此间共生、共存、共同成长的联系。

今天的教会在现实生活当中,若不实践真理,不履行爱的行动,不能呈现她自己本有的属性和社会价值、存在意义的话,自然就要被社会边缘化。这并不是教会本身没有能量所致,或不具备影响社会的文化元素。而是因我们没有将分散着的千万的个体合理地整合和呈现;融入社会的具体方略和目标缺失所致,并非社会刻意把教会边缘化、宗教边缘化。

今天,我们真的需要从神学的层面来认真反思了。这个时代期望信徒作为社会一分子走向新的界面——融入经济建设的行列当中。这并不是要教堂成为经济建设的实体,而是有义务给教会中的信徒们提供有利于他们事业发展的资源。不是要我们的信仰生活世俗化,而是要我们信仰实践的现世化。不是只注重教导教义,而忽略引导信徒的与时俱进。所以,今天的教会需要跨越地域、时空进行资源整合。这种整合,不是某种协会或联谊会式的连接,是基督徒创业者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网状连接。这种连接不需要行政性,是信仰价值观、福音使命感、共同目标、财富梦想等驱动下的自然连接。创业者们通过彼此间的交流,可以从整合的大资源中获取所需的信息、技术、合作、资金等方面的渠道或支持。而这整合的资源因不断扩张、延伸而成为独具特色的大数据。这种资源整合可以起到一个良性循环作用,既有互补性,也有互助性质,是具有巨大社会服务功能的价值体系。它整合出来的大数据,是一种无形资产,是财富矿源。基督徒创业者联盟是一个共同体概念,实际上并不局限于某一个地区,或者某一间教会,它是个体之间连接起来的全球化的概念。是以作为个体的基督徒企业家、基督徒创业者彼此为连接对象,以同一本圣经,以共同信仰价值观与使命连接为互助、交流、分享、合作共赢的属灵共同体,是互助的平台。这是以信仰为纽带连接的共同体,创造财富和服务社会是其事工的基调,使他们的经济创造力和生命价值得以提升,扩张境界,如雅比斯的祷告的内容一样,为了更大的成长。她应该是一个全球化的大格局,借助互联网的发展,逐渐形成全球基督徒创业者的大数据,成为生命价值体系,成为服侍人群的向善、向上的大爱力量来造福社会。

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互联网时代从根本上改变着旧的经济社会格局,逐步在全球实现资源民主化,使人类走向全新的资源体制和新产业模式,这将从根本上重塑社会关系,深远地影响着我们如何创业?如何地生活。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是延伸了人们的智慧、创意,创造力。使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实现了更大化的直通车。通过这种跨时空的整合,使世界连接成一个可共享的数据。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教会如何将分散着的基督徒的创造力,合理地聚合成社会的正能量,使她具有互联性质的全球性共享资源。

整合是有必要,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创业者的重要性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作用和能量越加凸现。这是以往被忽略的人群,教会的教导只注重在属灵层面,灵命成长上的教导。忽略了基督徒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作用和社会责任。经济是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品质,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而基督徒创业者也是建设社会使经济繁荣的一分子。整合是不可回避的大趋势,也是教会在当代处境中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合一是圣经的教导,圣经要求我们与主联合为一,教会本身就是一个共同体的概念,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我们是这身体上的肢体。整合是提升自身优势,可形成巨大的数据,形成可共享的资源。互动中彼此成长,互动中彼此帮助和推进,整合是符合圣经教导的。

教会具有属灵的国度性,通过在现实世界的服侍来实现未来的价值。互联网时代铸就了这样的一种联合趋势,不是以传统组织模式,以协会,地区性教会的行政连接,而是福音事工需求、经济需求、资源需求驱动下的自主连接。不打破教会现有的任何组织格局或架构,而是与教会需求和事工形成互惠互补的联系。使信徒在现实生活当中,通过创造财富,分享财富,促进社会福祉、公益事业来体现社会价值。

今天的牧会理念,应当从教堂为唯一服侍的中心概念,回归到以心灵、以生命为服侍主体中来。也就是说,从教堂服侍为中心的牧会转型为现世关怀,关注信徒信仰在现实生活的实践,唤起信徒的社会责任意识,成为造福社会的正能量。使教会从单一的只注重教导教义的层面,提升到更为成熟的行动型服侍中来。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一位牧会20多年的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