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仁爱,健康发展,持续推进中国化
这5年,中国天主教界持续焕发着活力。
5年来,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团结带领广大神长教友,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推进民主办教和自选自圣主教工作,主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中国化神学思想建设,开展公益慈善与社会服务,赢得了中国社会的理解与尊重,谱写出中国天主教会新篇章。
笃行仁爱,服务社会
“用生命去陪伴生命”,这是范会敏修女用来自勉的话。
范会敏修女长期在中国天主教首家非赢利的民间社会服务机构——进德公益基金会下属的防艾办服务。
对于不幸感染上艾滋病的患者来说,死亡之镞如影随形,需要进行持续的心理和情绪疏导。范修女平时最重要的工作是开导感染者,关爱他们的家庭,让他们感觉到有爱、有温暖,帮助他们恢复健康心理和情绪。
“有一次,一位感染者一见到我,便抱着我不停地哭。无论怎么安慰,她都听不进去,只是抱着我哭。时间久了,我的腿都在发抖,但我不能把她推开。我知道,我要陪着她,她需要接纳、关爱、陪伴、依靠。”范修女说,“我要用生命去陪伴生命,陪伴她从痛苦中走出来。”
在中国,一批批修女持续地给予艾滋病感染者亲人般的爱,代表教会给他们提供物质与精神上的帮助,为他们重新点燃信心和希望。对于那些艾滋病感染者来说,修女们是从远处即能望见的暗夜里的灯火。
吉林德兰爱心之家、河北黎明之家……在10家残婴院,中国的修女们给一个个残障弃婴营造了温馨的家。
“因为我饿了,你们给了我吃的;我口渴时,你们给我喝;我出门时,你们接待我;我赤身裸体时,你们给我衣穿;我患病时,你们照顾我……凡你们为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为我做的。”这段《圣经》中的话,激励着中国天主教界以仁爱见证信仰。
这5年,中国天主教界默默地开展着慈善活动,以实际行动笃行仁爱、服务社会。
进德公益如今已成为一家集赈灾、扶贫、防艾、助学、安老服务、志愿者培训等为一体的慈善和社会服务机构。5年来,进德公益为灾区、医疗救助募集善款超过6800万元,近30万人受益。
5年间,福建天主教公益慈善爱心基金发动神长教友为各种慈善及赈灾捐款累计2000多万元;在云南,天主教会为各种自然灾害和助学爱心捐款捐物价值达1300多万元。
2015年,中国天主教会响应国家宗教事务局的号召,先后捐资近百万元,积极参与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扶贫。
5年来,中国天主教会先后为各种自然灾害、扶危济困等公益慈善项目捐款超过1.8亿元。
“仁爱胜过祭献。”到目前,中国教会已有20多个教区性综合服务机构,有超过250家的服务性慈善机构,如诊所、门诊部或专科医院、养老院、残婴院等,分布在广大的乡村和城镇。一些地方政府开办的麻风病院,甚至已经接受了修女和教会义工的服务。许多教区,如北京、汕头、乐山、黑龙江、辽宁、贵州、湖南、广西等教区,组织开展义诊活动,使数十万群众受益。
扶贫救灾、援建希望小学、资助失学儿童、助残、服务艾滋病感染者,一道道爱的洪流,潜滋暗长,润物无声。
“这些善举充分展示了圣教会爱人如已的福音精神。”在2016年召开的中国天主教第九次代表会议上,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马英林主教说。
自主自办和民主办教,健康发展
2017年6月18日是“父亲节”。上午,北京西北旺圣若瑟堂举行弥撒后,神父向在场的每位父亲赠送了一本笔记本。两位妇女教友被推举为代表,向父亲们表达了节日的祝福。
5年前,西北旺圣若瑟堂只是一处小小的祈祷所。堂区举行弥撒的场地是原天主教陵园会客室,只能容纳60人左右。2013年,在张芝茂神父和教友的努力下,完成了小圣堂的改造。记者了解到,目前,小圣堂已可容纳200人,基本上能满足周边教友做弥撒的需要。
在中国,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天主教界,享受着广泛的宗教信仰自由,健康发展。
2015年11月,纪念中国天主教与联合圣经公会合作印刷《圣经》20周年庆典在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举行。20年来,200多万册不同版本的思高译本《圣经》,被印刷发行到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教堂、祈祷所、信友家庭和尊重欣赏《圣经》的人士手中,传送到世界各地华人天主教信仰团体的教友手中。
最新数据表明,目前,中国有教区98个,主教65位,神父约3100人,修女约5800人,教友人数超过600万,教堂、活动堂点6000多处,神哲学院9所。有天主教爱国组织619个,其中区县级爱国会561个,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5年来,温州、江门、兖州、乐山、西昌等10多个教区完成了自选自圣主教或就职。江苏教区管辖范围进行了优化调整,山东、云南、内蒙古等省区探索教区兼管、代管。“一会一团”竭力推动江西、邯郸等多个教区主教府建设项目,改善教区办公条件。连续5年举办教区管理研讨班,提升教区管理水平;举办修女会会长培训班,75个修女会的1200位修女接受了培训。
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享受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在云南瑞丽,帮养天主堂负责人夺石果向记者介绍,他们所在的大理教区实际上负责了对面缅甸一部分地区的教务,平时两国边境上的教友像走亲戚一样,往来密切,互相帮助。
中国天主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是历史选择、是正确的选择。坚持爱国爱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符合“为一切人成为一切”的“圣训”,也是中国天主教健康发展的根本。“既履行了信友作为‘天主子民’应当履行的义务,也维护了中国教会的权益和尊严。”马英林主教表示。
5年来,中国天主教持续推进民主办教。“一会一团”负责人带队到四川、重庆、安徽、贵州、河南、江苏、内蒙古、陕西等地进行调研,总结民主办教经验,进一步推动民主办教工作。2013年、2015年,民主办教研讨会分别在黑龙江、山东召开,民主办教的神学基础进一步夯实。
今年55岁的施雪琴是平信徒,来自福建福清。2016年,她当选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平信徒委员会主任。
“平信徒是民主办教的重要力量。在教会各级代表会议和有关组织中,都应当有一定比例的平信徒参与其中。各级神长应当重视并善于发挥教友在宣讲福音和教会发展建设中的积极作用。”2015年4月,“一会一团”召开平信徒委员会会议,就平信徒的地位、使命、责任与担当,发表《平信徒委员会文告》,平信徒在教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高。
5年来,中国天主教与2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教会保持着传统友谊、友好交流。中国天主教积极参与世界宗教和平组织、亚洲宗教和平会议的交流活动,参加国际上的跨宗教交流会议。法国、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等国的神学家来华进行短期授课、研讨交流、避静等活动。“一会一团”组织了15个省、区、市的神父代表团以及21个省、区、市的修女代表团出访,宣传中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宣传中国天主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民主办教所取得的成就,宣传中国天主教各项事业的良好发展形势。与联合圣经公会保持良好关系,在圣经印刷、医疗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
中国天主教的健康发展得益于爱国爱教神职人员的培养。5年来,“一会一团”依托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开展各类培训,为全国教会培养输送人才。下大力气培养一支爱国爱教、具有较高神学造诣和政治素养的中青年神职人员队伍;选拔和培养各类管理人才、外语人才、神学研究人才;加快培养骨干教友的步伐,为中国天主教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坚持中国化方向,适应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
400多年前,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进入中国。他在中国传教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创制出被康熙皇帝所称许的“利玛窦规矩”:蓄胡须、穿儒服,敬天、祭祖、尊孔。“利玛窦规矩”为基督宗教继唐、元以来第三次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然而,利玛窦去世不久,其继任者抛弃这一规矩,最终导致长达近300年之久的“礼仪之争”,基督宗教再次失去扎根中国的机会。
1939年,罗马教廷发布指令,申明敬天祭祖是“合法的和正常的”中国传统礼仪,“礼仪之争”结束。不过,70余年来,“礼仪之争”并未真正结束,中国化问题仍然是基督宗教在华扎根的现实障碍。
“坚持中国化发展道路是中国天主教安身立命的根本。”马英林主教指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上,利玛窦等传教士借鉴中国传统文化阐释天主教教义,找到了一条合适天主教在中国发展的道路。“我们要牢记历史经验,对教义教规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努力建设有本地化色彩的神学思想,这是天主教安身立命的根本。”
2017年3月,“利玛窦与南昌:教会中国化暨本地化研讨会”在南昌举行。100余位国内外学者、天主教和基督教神长教友,共同探讨“利玛窦南昌传教模式”“利玛窦规矩”,以期进一步推动基督宗教中国化。
此前,河北信德文化研究所每年分别在北京、香港、石家庄,与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香港原道文化交流学会等机构举办相关研讨会,探讨中国天主教的本地化及与社会融合的问题。
5年来,北京、辽宁、江苏、山东、宁夏等地天主教爱国会、天主教协会和教区先后举办神学研讨会,丰富天主教中国化神学思想。
5年间,“一会一团”多次举办中国化神学论坛,总结教会中国化历史经验,探讨中国化的现实意义,展望中国化的未来图景。先后编辑出版《与时代共进:教会本地化神学研讨会暨纪念梵二会议五十周年论文集》《扎根文化:第三届天主教本地化神学论坛论文集》《中国天主教本地化神学论集》,展示中国天主教在中国化上的努力及神学研究成果。
中国天主教第九次代表会议《决议》强调,今后5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带领全国神长教友坚持天主教中国化发展方向。进一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人类文明的内容,推动形成具有中国天主教发展特色的中国化神学思想,广泛开展调研,推进天主教中国化理论建设。
2017年7月,“一会一团”审议了《关于推进天主教中国化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提出未来5年天主教中国化的进程规划:统一行动,以天主教中国化贯穿中国教会发展大局;依据历史,以天主教中国化理解中国教会史;基于理论,以天主教中国化带动中国教会神学研究;注重实践,以天主教中国化开展中国教会神传牧灵工作;着眼形式,以天主教中国化引导中国教会建筑、艺术以及礼仪表达。
“2000多年的教会发展历史告诉我们:教会必须与自身所处的社会制度相适应,福音的种子也只有适应本国的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中国的广大神长教友积极探索适应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牧灵福传之路,结合国情和教情,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开创了中国天主教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房兴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