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井合唱团首次走上英美世界舞台
2月16-3月2日,应美国纽约爱乐乐团、英国伦敦爱乐管弦乐团邀请,来自云南富民县的“小水井合唱团”分别走上了美国和英国的舞台进行表演,参加中国新年音乐会,这是小水井合唱团自2002年成立以来,第一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进行巡回演出,也是首次与世界顶级乐团合作。此行受到了《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多家海外媒体的关注,并称合唱团的演唱为“来自中国最淳朴的天籁之音”。
其实,这个合唱团是苗族教会里的一个唱诗班,成员为普通的农民基督徒,他们的祖辈在接受福音后就开始发挥着天生能歌善舞的恩赐。
据云南网报道,此次演出,“小水井合唱团”共有50名演员参演,其中男24名,女26名,国际知名指挥家余隆亲任指挥,与纽约爱乐乐团、伦敦爱乐管弦乐团联手,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的费舍尔大厅、英国皇家节日大厅等剧场演出。他们演唱了《茨岗》《C小调合唱幻想曲》《哈利路亚》等世界名曲,以及《小河淌水》《彩云追月》《长街宴》等云南民歌,演唱曲目24首,世界名曲占60%,云南民歌占40%,上万名观众观看了演出。
合唱团团长张晓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小水井合唱团用其善良和淳朴的美声唱法,唱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让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可以听到我们的声音,这是我们的初心。”
笔者曾到访小水井教会,聆听过他们的赞美。得知他们能走上世界舞台,受到好评和关注,这是非常荣耀之事。合唱团成员都来自小水井教会,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白天要劳作,晚上才有机会参加排练,因此他们索性就穿着带有泥巴的鞋子去了教堂。唱诗赞美,已经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张口就唱、十分随性。
小水井苗族村有450多人,均系苗族,被称为“昆明苗族第一村”,当地多山地,粮食生产以玉米、土豆和小麦为主。1937年,中文名为郭秀峰的澳大利亚籍传教士将福音传入小水井村,并于当地设立了教会,唱诗班也随之产生,许多老人都学会了高难度的多声部合唱,并一直传承至今。目前,全村80%左右的苗族村民均为基督徒。他们从小就学唱赞美诗,“拿起锄头去种地,放下锄头就唱歌”。
除了上世纪传教士留下的一般赞美诗,这些村民还会演唱亨德尔的《弥赛亚》、莫扎特的《荣耀颂》、贝多芬的《欢乐颂》等。
小水井唱诗班存在多年,并在传教士的教导下学会了四部和声,甚至能唱英文赞美诗,但它一直是作为教会诗班而存在,并未被外界知晓。据小水井教会的龙绍荣牧师介绍,小水井唱诗班的第一次公开演出是在2002年,“伯乐”是富民县文化局副局长张晓明,他也是现任小水井合唱团团长。2002年,张晓明在下乡调研路上,经过还没有通马路的小水井村,被一阵阵歌声吸引了,他以为是有人在放录音机,后来发现是一群村民在教堂里唱赞美诗。随后,他与当地休闲山庄的老板一起努力,将唱诗班拉进了2002年富民县群众合唱比赛的赛场,最终小水井唱诗班获得第一名。同年,张晓明将唱诗班定名为“富民县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2003年10月,该合唱团参加了“中国首届西部合唱节”比赛,获得青年组第一名。
它真正被全国知晓是在2004年4月,合唱团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走进云南”大型歌会,得到全国观众好评。当时,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的63名团员身着艳丽的苗族服装,用多声部、无伴奏演唱了《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同一首歌》、《再见吧,朋友》三首歌曲。苗族农民的独特韵味加上美声和声,震撼了观众。大会主持人、著名歌手孙国庆上前随机采访问道:“你们是?”被采访者脱口而出:“我们是唱诗班。”
2008年3月,小水井合唱团参加了第13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2009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得到观众的广泛赞赏。
他们参加比赛时所唱的诗歌为古今结合,更多的是现代苗族诗歌,有时也唱非基督教界高难度的歌曲,甚至英文歌。对外,小水井唱诗班被成为小水井合唱团,由富民县文化局的人带领合唱团到各地进行演出;若没有演出,小水井合唱团的成员还是在苗寨里过着自己的生活,主日到教堂聚会,献唱,平时耕田种地,或经营小本生意。
尽管基督信仰和四声部唱法是由传教士带到苗族村寨的,小水井能名声在外也离不开这些渊源,但那段历史已经远去。如今的小水井唱诗班,完全已经本土化,用民族语言来信仰和歌唱,是中国教会的一部分,使中国基督教文化大放光彩,也代表中国宗教文化的一部分走出了国门,唱到了世界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