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人如何才能跨越死亡?——清明节断想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每到清明节,看着窗外的青青嫩绿,除了缅怀已经离去的亲朋好友,我也会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去认识和面对死亡?

我对死亡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始于大学时代。在大学读书期间,自己开始阅读一些国内外的古典名著,发现古人对于死亡这个问题已经有过深刻的思考。

孔子的学生季路有一次向学问渊博的老师请教有关“死是怎么回事”的问题,孔子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意思就是生的道理还没有搞清楚,怎么知道死的道理呢?孔子对死亡的回答是一种回避的态度,也许他的意思是君子仁人,当致力于生的价值,完成生命应付的责任,而不必关心那冥冥不可预测的死亡问题。

相比孔子,庄子对于死亡的认识明显更加豁达大气。《庄子》书记载:庄子临死的时候,他的心情很平静。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看破生死。于是他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 弟子们不由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老师您的遗体。”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庄子终于悠然而去,很有诗意。 庄子不畏惧死亡,对死亡的认识具有一定的高度,面对死亡,精神却是那样的愉快。

但是翻阅了很多的经典名著,我发现: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对死亡还是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渴望生命,厌恶和害怕死亡是人类的主流心态。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典籍中,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传说很多,而且都十分精彩,美妙得令人遐想,引人入胜。但是无论如何,长生不老始终是人类一种美妙的想象和企盼,甚至只是一种本能的追求。正如莎士比亚诗歌所描述的:“金童玉女和衣衫褴褛的清道夫同归尘土,权杖、学问和健美的体格一同归于尘土,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也要一同归于尘土”,面对死亡,没有人能够创造一个奇迹,使他与死亡的关系得以改善而与众不同。

虽然通过阅读接触到了不同的死亡理论和观点,但是我对死亡的认识一直停留在知识理论层面,并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识。但是大学毕业后的第六年,发生了一件震撼我生命的事件,让我强烈感觉到了认识死亡问题是何等的重要和迫切。

我大学的恩师,一位年轻的哲学教授,以研究生死哲学在国内享有盛名,突然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个曾经在我心中血肉丰满、情感充盈、生龙活虎的人,突然以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成了一具僵硬冰冷、沉默无声的尸体,他可是研究生死哲学的著名教授,他对死亡的认识应该远远超越于其他人啊!恩师在遗书中写道:“游荡在哲学的旷野,我始终是漂泊的灵魂。”恩师一直教授生死哲学,在课堂上教导我们学生珍视生命,自己却以自杀的方式作为自己人生的谢幕。在我的印象中,恩师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通晓英德两国语言,一直是我敬仰的偶像。但是,教授生命哲学的恩师,为什么却会轻易放弃生命呢?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更想寻找生命和死亡的答案。

正当自己的思想情绪处于悲伤、迷茫和杂乱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心灵迫切需要得到某种答案的安慰。我突然想起了曾经在大学期间买过一本圣经,一直放在宿舍的书架里。因为自己从小接受的都是无神论教育,对宗教一直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圣经一直是作为摆设和装饰放在书架上,从没有仔细阅读过。但是经历了这次恩师自杀的震撼,鬼使神差,我把蒙灰的圣经从书架中取出,开始一页页仔细阅读这本书。没想到,这本书改变了我对生命和死亡的认知。

这本书告诉了宇宙的起源:起初,神创造天地。

这本书告诉了我生命的源头:神按照祂的形象创造了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

这本书揭示了人死亡的本质:人类违背了神的命令,堕落后被逐出伊甸园,人类的悲剧就开始了。罪因人入了世界,人人都犯了罪,罪的代价是死,死后必有审判。

这本书告诉了神对陷在死亡中的人类的救赎计划:神爱世人,祂不愿意人类灭亡,祂赐给独生爱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来到我们中间,亲自代替我们,承担了我们所有的罪,并死在十字架上,成全了对人类的救赎,在十字架上战胜了死亡。三天后,耶稣复活。凡是愿意认罪悔改,相信耶稣基督是救主的人,就会得到永恒的生命,不再有死亡,最终与神同在。

神给了我们何等大的安慰:“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诗23:4)神给了我们何等美好的承诺:“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21:4)唯有神,才能让我们超越死亡。神永远是我们在这世界上唯一的依靠。我们可以把生命一切的负担交托给祂,把祂作为永远的依靠,永远可以和祂进行沟通交流,就像儿子信任父亲一样。

以前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的生命死亡问题,在圣经中我找到了最终答案。我终于明白:知识渊博而没有对神的信仰,永远是天涯的孤旅,永远是尘世中孤独没有依靠的灵魂。回想起恩师的遗言,让我对恩师自杀的缘由似有所悟。我甚至想:如果恩师活着的时候,接受了耶稣作为自己的救主,神一定会给他医治和拯救,恩师肯定不会放弃自己的生命。恩师的离世,是一件多么令人遗憾和痛心的事情!

又到清明节,感触颇多。最深的感悟是:人类是何其渺小和无助。没有耶稣基督,人类不知道生命是什么,死亡是什么,甚至不能认识人自己。认识耶稣,人类便能认识一切。人类跨越死亡的唯一途径就是接受耶稣基督作为自己的救主,唯有通过祂,才能真正获得永恒不死的生命。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西新余一教会信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