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黄和成牧师的见证

黄和成于1840年生在福州闽县一个陈姓家庭。14岁时,被邻居拐卖到南安,做了黄姓家族的干儿子,继承香火。弱冠之后,表字陈情,以示不忘本姓。

黄和成16岁那年,跟随叔父们到厦门谋生,进入工坊当学徒。19岁那年,他的三叔听到福音,归入主的名下。在叔叔的影响下,他也认识真道,得蒙救赎。他信主后,渴慕真理,经常到竹树堂听道。二叔见到他被“洋教”所迷,非常愤怒,时常拦阻他信主,甚至趁他夜归时,紧闭店门,不让其入。黄和成面对家人的逼迫并未动摇,仍虔诚地读经、祷告、聚会。

美国归正会的打马字、罗啻看到黄和成敬虔爱主,知其必备主所大用。于是推荐给英国长老会的杜嘉德和倪为霖,让黄跟着他们学习。黄和成跟随杜嘉德牧师三年,从他那里学到很多属灵真理,灵命不断长进。27岁那年被选举为竹树堂执事。两年后,在打马字的保举下,黄和成进入神学院深造,一年后毕业,成为兑山教会的传道。

黄和成在学校读书时就开始了侍奉生涯,他在每个主日都在湖江、洪山等堂会布道。他在兑山教会侍奉两年,被派往同安牧会。当时,归正会在同安借用旅馆布道。但跟清末中国很多地方一样,由于信仰、文化隔阂导致民教冲突不断。西方宣教士被当地人驱逐后,黄和成不畏艰险,与郑国梁担负起了同安教会的事工。他经常遭到人的讥笑、侮辱,然不为所动,只是一笑置之。不久,归正会想租民房作为布道所,但当地人执意不肯,百般阻扰。有一信徒遂以开设私塾为名,租下了铜鱼馆附近的民房为讲堂(后迁往双圳头村叶氏当铺,即:今日双圳头堂)。然而不久,教会就遭到当地无赖的袭扰,他们经常在夜里向布道所投掷石块,当地保长王光盛甚至派人绑架了郑国梁,对其进行侮辱殴打。他们以为采取暴力方式,就能使教会退缩,离开同安。面对重重逼迫,黄和成没有气馁,而是安静在主面前恒切祷告,求主败坏魔鬼的作为。不久,事态慢慢平息,教会的作为逐渐得到当地人理解,同安的福音事工得以顺利开展。

黄和成在同安两年后,被派往漳泉等地侍奉。史载“改派平和辖之柴头埔,未几,又分设大湖讲堂与林文曲君同事,并任琯溪传道两载。旋因漳城东坂后圣会乏人主领,公奉派挈眷驻漳,犹常偕汲澧澜牧师前往漳泉布道,设教竹杖、芒鞋,一日百里不为难。未几,东坂后成立堂会聘有牧师,而公年四十四矣。乃改任石码圣会。”

1885年,厦门新街堂蔡天乞牧师调任漳州牧会。经新街堂会众选举,黄和成遂于是年4月22日被按立为牧师(前年已通过神学院考试)。黄牧师启程前往厦门时,石码教会的信徒“送至江,千泪如雨下”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从中也可看出,黄牧师人格高尚,深得信徒爱戴。当时新街堂受洗的信徒只有80多人,黄牧师深感教会光景暗淡,遂夙夜寻复兴之道。在圣灵感动下,他积极拓展逐家布道的事工,使不少人受洗归主,事工得到不断发展。长年的操劳也使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染上了肺病。他感到力不从心,唯恐耽误了教会事工,向教会提出了辞呈。栗山大牧师不愿教会失去忠心的仆人,于是临时代理新街堂会正,让黄牧师前往鼓浪屿安心养病。2个月后,黄的病得到痊愈,回到新街堂,在他牧养下,教会事工蒸蒸日上。1908年,快到古稀之年的黄和成牧师因年老体弱请求退休,教会同意了他的申请,并按立其长子黄植庭为新街堂第4任牧师。

黄和成牧师虽然退休,但他“年逾古稀而事主犹诚,每早亲率会友共守晨,更遇有忧患疾病者代祷时恒至流涕,见有进救者辄狂喜而颂主恩。”1923年,黄和成参与了新街堂建堂75年典礼,时人评价为“公秉性鲠直而心慈祥,一生为主効劳不让摩西之称职,年届八三重逢七五禧年之胜曾猗欤休哉。”黄牧师有三子,长子黄植庭为新街堂牧师,次子黄宜甫、三子黄大辟皆为名医,教会长老。曾孙黄慕恩也为新街堂牧师。

1924年4月15日,黄和成牧师结束世上的劳苦,安息主怀,在世84岁。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