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师传奇》连载之三十一——出访韩国
编者按:《牧师传奇》是广东教会一位牧者所写的人物传记,传记采用第一人称,以回忆录的方式,讲述了作者的外公孙溥俊老牧师一生中发生在战争年代、建国初期、文革时期、落实宗教政策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等不同的历史阶段的感人故事,再现了老一辈牧者忠于上主、忠于信仰、甘心舍己、乐于奉献的精神。愿上帝藉着前辈牧者的见证,激励更多年轻同工追随主耶稣的脚踪,勤做主工,忠勇向前……
“他又对他们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 ——马可福音16:15
出访韩国
1990年,姥爷作为特邀代表,随省两会出访韩国教会。韩国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裕。基督教很早就传入了韩国,传承到现在,最大的宗派当属长老会。长老会在教会的管理方面实行民主管理的方法,从信徒中选举德高望重,灵性好的弟兄姊妹委任为长老。长老无需放弃世俗工作,只是义务参与教会侍奉。牧师则由长老和信徒代表协商后选聘。牧师负责牧养,长老负责管理,分工明确。
访问团的第一站就是汉城长老会。姥爷担任访问团的翻译,他那一口流利的朝鲜语令韩国教会的同工倍感亲切,当得知他并非朝鲜族,而是为了给朝鲜族传福音才自学朝鲜语时,更是对姥爷钦佩不已,于是盛邀他在主日崇拜中讲道,姥爷欣然允诺。汉城长老会的教堂高大雄伟,能坐2000人左右,听姥爷说,韩国教会很注重男女有别的传统,至今仍保持着男女分席而坐的习惯。按教会规定,牧师登台证道,要着圣袍,即“日内瓦学士袍+祭带(或称圣带)”的组合,表明牧师必须有渊博的学识(所以要穿学士袍),是真理的讲授者;同时也是新约司祭(所以要佩圣带)。由于姥爷他们都没有随身携带圣袍,教会就特地赠送了一套圣袍给他。姥爷当天证道的题目的《外邦人的上帝》,他在证道中劝勉弟兄姊妹广传福音,多结善果,上帝的爱不分地域,不分种族。姥爷慷慨激昂的证道几次被弟兄姊妹的掌声打断……
证道结束后,热情的弟兄姊妹请姥爷讲讲中国朝鲜族教会的事工情况,当他们得知中国的朝鲜族弟兄姊妹拥有爱德印刷厂专门为他们印制的朝鲜文圣经和赞美诗;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的最高学府——金陵协和神学院降低要求,特招边远山区的朝鲜族弟兄姊妹入学;一些朝鲜族信徒相对较多的教会 ,特地开设有朝鲜语崇拜或团契时,都齐声向上帝献上感恩赞美,对中国的民族宗教政策竖起大拇指。
不过,韩国不像中国的朝鲜族那样,有很深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所以韩国教会中,姊妹也可以担任长老,而中国的朝鲜族教会中,姊妹只能担任“劝士”(相当于女长老),但却不能称呼为“长老”,理由是:长老一定要有胡子,女人没胡子,所有不能当长老(这一惯例现在已被打破)。
姥爷说,韩国的繁华街市,广场,都能看到各教会设立的传教点。但是韩国对宗教的管理也很严格,教会可以自由传教,可以自由设立聚会点,但必须要经宗教部门登记批准。而且韩国没有国教,所有宗教一律平等。
访问团还特地拜访了圣公会汉城教区修道院。圣公会是新教诸多宗派中唯一还保留着修道制的,汉城的修道院就位于郊区的一座树木葱茏,环境清幽的小山上。韩国气候寒冷,但修道院一年四季除饮用水之外,一切生活用水都是冷水,而且不使用锅炉供暖,一律是修道士自制的蜂窝煤炉子取暖。因为,人只有告别优越的生活条件,才能真正谦卑自己,继而仰望上帝。
访问团还参加了修道院的晚祷仪式,庄严的管风琴声和留在记忆深处的圣咏仿佛将姥爷带回到那往昔的峥嵘岁月,姥爷不禁想起故乡的圣救主堂;想起大上海的中央神学院……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当年的英俊少年如今已年过花甲。
为期五天的访问很快就过去了,带着韩国弟兄姊妹的祝福,访问团登上了回国的飞机……
(未完待续)
注:本文作者系广东教会一名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