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尽孝道?——基督徒尽孝道系列之二
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孝为德之本,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遵行的,这属于当尽的本分,为做人的根本。那么何谓孝?汉朝许慎的《说文解字》将孝定义为“善事父母者”。孔子在《论语》中也回答了何谓孝的问题:即“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因此,孝从生之时的角度来说,就是对长辈尽心爱护,尽上当尽的本分就是孝。
如何具体的尽孝?这没有非常确定且圆满的的答案,时常会因人而异,每个人、每个时代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说法。以孔孟学说的代表孟子为例,他对孝也有过经典的论述,在他看来孝要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养口体”。 孟子曰:“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孟子·离娄上》按照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作为儿女的应当要保障父母的衣食住行无忧。这个孝,在孟子看来是最低层次的孝。
第二个层次是“养志”。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孟子·离娄上》这里的意思是说赡养父母要学习曾子,他不仅仅只是在物质上奉养口体,而是更进一步,更上一层楼,在精神上奉养父亲的心意,这就是养志,在内在精神层面上给予满足。
第三个层次是“大孝终身慕父母”。孟子曰:“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孟子·万章上》说的很明显,最大的孝就是终身爱着自己的父母,而在孟子看来,舜的孝行之所以被称为“大孝”,就是因为他看到了舜到了五十岁还在爱慕着自己的父母,这是当时少有的事。
我们的《圣经》对孝敬父母的教导也非常重视,不仅在十诫中明确的要求神的儿女应该孝敬父母,也在实际中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案例,如约瑟对其父亲雅各的尽孝、路得对其婆婆拿俄米的尽孝等等。依据圣经的教导来看,基督徒至少应在以下几个具体的方面,尽上孝心孝行:
首先,应当听从父母。经上说:“愚妄人藐视父亲的管教;领受责备的,得着见识。”(箴15:5)又说:“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弗6:1)儿女听从父母的话,这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没有可商量的余地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应该听从。就连我们的主耶稣都是如此,祂在为人子的时候,不仅要进入圣殿中接受文士的教导,在家中也要顺服父母的管教。就连自己被钉在十字架上时,也不忘尽上最后一份孝心。(参路2:41-52,约19:26-27)
其次,要赡养父母。俗话说:积谷防饥,养儿防老。经上也说:“虐待父亲,撵出母亲的,是贻羞致辱之子。”(箴19:26)这里说的“虐待”与“撵出”指的就是儿女在物质的供给上没有尽到当尽的责任,反而推卸责任,无情的把父母撵出去。我们的主耶稣曾经严厉批评过这种无耻的行为,他指责当时的法利赛人只给父母一些供献,此后便逃避责任,对父母不闻不问,这是属于违反真理,废了神诫命的行为。(参太15:4-6)
然后,要尊敬父母。经上说:“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弗6:2)我们会发现孝与敬是连在一块的,这在告诉我们尊敬父母也是孝的一部分,若没有尊敬,那么就是不孝。孔子在《论语》中也说过类似的话:“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因此我们基督徒当尊敬父母,具体而言可包括,要多花时间和精力陪伴他们,尽可能的与父母和睦相处等等。
最后,要灵性相通。我们基督徒并不仅仅是与父母存在血肉相连的关系,也要在灵性上彼此相通相连,一同侍奉耶和华上帝,就如同约书亚说的:“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书24:15)孔子也说过:“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所以我们基督徒当知道,孝敬不单只是在金钱上的大量供给,也要在信仰上带领父母认识上帝,这是对父母最大的爱,也是能给予父母的最大福分,就是带领父母信靠主耶稣。
经上说:“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华。”(未19:20)有一位古人也说到:“当父亲老迈的时候,不要伤父亲的心,即便父亲年老体衰,也要体恤他,不可因为自己的强壮就鄙视父亲。”在当今的世代,虽然人在物质上蒸蒸日上,越来越丰富,但在孝敬父母的事情上却并非如此,不孝的案例仍然比比皆是,仍有许多老人不被重视,甚至流落街头,我们基督徒应以此为警戒,努力的孝敬父母,在世上作光作盐,荣神益人。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安徽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