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蕾莎修女的事迹谈一谈事奉的真谛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我们要给予,且是心怀喜乐地给予”、“上帝没有手,他需要借我们的手去搀扶他人;上帝没有脚,他需要借我们的脚去探访病弱之人;上帝没有语言,他需要我们的话语去安慰他人。”这几句话语是不是让你感到特别温馨与感动呢?这些都是诺贝尔奖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留下的佳美箴言。她被誉为“上帝在人间的使者”、“穷苦之人的天使”。她给予穷人、病人、残疾人、孩子极大的关注与重视,她给他们安慰、帮助与照顾,让这些边缘之人得到了从未有过的生命尊严与作为一个“人”的价值。正是有许多人因为听了特蕾莎修女的善行而知道了基督信仰的美好,从而立志一生跟随主。这就是特蕾莎修女事奉带来的福音之果效。
如果我们细细探究特蕾莎的慈善事工,会发觉其事奉是完全基于基督信仰之上,可以说基督信仰就是修女侍奉的根基与磐石。在上帝眼中,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生命价值。就算是最微弱的生命所发出的微笑声音,上帝都会倾听。这就是《圣经》里所说的:“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熄灭。”而特蕾莎修女正是听到了穷苦人、病患者、残障者的痛苦的哀泣,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怜悯与同情,所以愿意走出修道院的高墙,走近他们、关爱他们、服侍他们。修女将这种爱的服侍看作是上帝对自己的一种呼召,自己所做的爱的服侍都是以上主的心为心,以上主的爱来爱。
但是,最近我在一些媒体上看到有些人开始批评特蕾莎修女,说她在做慈善事工的时候没有传福音,甚至有人怀疑修女行善的动机等等。在此期间,我也在网络上读到了这样一篇文章:我是一名基督徒,但是我的家人还没有信耶稣,所以我迫切地希望他们能早日信主。我的爷爷在2016年七月末病危,我请假陪伴在爷爷身边。我小时候在爷爷身边生活过三年,所以跟爷爷的感情很深。但爷爷还没有信主,一想到爷爷死后就要下地狱,我很恐惧也很伤心,所以我就想抓住最后的机会让爷爷能够决志信主。我也用了很多办法,给他看《耶稣受难记》,请牧师为他讲解圣经,请主内的肢体来讲见证故事等等。我当时可以说是精疲力竭,像是耗尽了生命所有的能量。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爷爷在临终前一天决志信主了,牧师来给他领了平生第一次圣餐,当然也是最后一次。爷爷走后,我一开始还为自己能够带领爷爷归主而感到欣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心中队也有却有一丝难以言说的愧疚。因为我想让爷爷信主的愿望特别强烈,所以我跟爷爷传福音的时候,更多地表现出强势与急躁,甚至有时候不会顾及爷爷当时的感受。我和爷爷之间,也少了许多真情实感的交流,多的只是冷冰冰的说教。而我回想起爷爷当时的神情,我现在才能感受到他脸上的那一抹无奈与疲倦。直至现在,我才感到了自己的错误之所在,因为急切传福音,我忽略了爷爷的感受,而在最后的时光里,我想爷爷更需要的是一种亲情的陪伴与慰藉。或许,当我全身心地给予爷爷关爱与抚慰地时候,爷爷就能感受到在我身上的基督徒的美好,而那时也不用太多言语,爷爷就会自然而然地想了解我的信仰。这就是基督教的福音工作不是说教与宣传,而是生命的传递——生命影响生命。
听了这个故事,我也是感慨万千,曾几何时,我们为了信仰与家人争辩不休,我们与朋友为了信仰差别而形同陌路。而我们看特蕾莎修女,她的侍奉就是将自己的生命完全融于耶稣基督里,以耶稣基督的心,活着就是基督,且能活出基督的样式。而这样的服侍方式就是真正地将耶稣的生命彰显于世人,不但吸引了万人来就近耶稣,更是让耶稣的美名与荣耀让世人信服。这样的侍奉不再需要苦口婆心地说教,也不需要大张旗鼓地宣教,而是将你自己活成一个小基督就可以。就像被誉为“万婴之母”的基督徒医生林巧稚,将自己的医生职业融于基督信仰,用大爱之心关怀母亲和婴儿,让自己的生命活成一个大大的“爱”字。还有基督徒作家冰心,她的文字里处处可见“自然”、“童心”、“爱”的主题,而这三个主题不正是上帝大爱的彰显与释放吗?
基督徒传福音不需要向世人讲述许多大道理,因为有许多道理是你不能驾驭的,甚至你自己也只是一知半解而已。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的职业、自己的侍奉溶于基督的信仰之内。让自己的这一份小天地里充分地诠释基督、彰显基督,从而成为自己的这一个小圈子里的一点光亮,照耀着一些人的心田。我们不可能成为世界的光,因为我们平凡人的生命能量很有限,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文章一开始提到的那一句特蕾莎修女的箴言:“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基层教会一名信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