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教牧心理辅导资深牧者:疫情之下,心理疾病不可忽视!
经历两个多月的抗疫时间,人们或遭遇疾病困苦、或面临经济重压、或爆发家庭矛盾,人们的心灵也承受着恐慌与不安,甚至有的人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有文章称,疫情过后抑郁症患者将暴增,而重疫区武汉900万人的创伤后遗症也不容忽视。
面对如此之多的心理疏导需求,教会牧者与信徒能够做些什么?日前,本报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教牧心理辅导资深牧者顾周荣牧师,请他谈及对这方面的关注与实践。
福音时报:疫情期间,您关注及接触到的人群中,出现了哪些心理状况?
顾牧师:整个疫情期间连着几个月待在家里,难免会出现一些状况。很多人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低落、失眠、头痛、心悸、害怕死亡等问题。有些家庭矛盾在这期间一下子爆发,还有工作、生活各方面的问题。昨天晚上我接到了一个信徒的求助电话,由于原生家庭的问题以及工作不顺,近期她变得烦躁、易怒,她希望寻求我的帮助。
实际上,疫情期间也是考验信仰的时候。真正有信仰的人,过得是信心的生活,遇到问题更多地是仰望上帝。还有一部分人,虽然是基督徒,但是他们没有真正的内在信仰生活,遇到问题可能更多的是抱怨、发怒、恐慌,这就陷入到内在生命的恶性循环中。
福音时报:疫情期间,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心理辅导热线,有些基督教机构及教会也提供了类似的热线。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据您了解,这类热线效果如何?
顾牧师:我所在的江阴市心理健康协会就推出了心理辅导热线,我也有参与。目前的情况看起来,我发现社会整体对于心理辅导方面的意识还没有跟上来,很少人会把心理问题当成一种很严重的问题来看待和解决。
我在实际的辅导中也发现一个问题,在疫情期间心理咨询机构中在线参与辅导者,有部分人员虽然已经取得了国家二级或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但是没有从事心理咨询这个行业。在疫情期间这一部分咨询师虽然用很高的热情积极参与在线辅导,但因为实践经验不足,能够给予求助者的帮助很有限。对于这种情况,我建议慎重考虑,因为有很多心理问题必须要以专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经验才能更好帮助求助者,并不是凭着一腔热情就能够解决的。
同样,在疫情期间有很多教会提供了教牧热线,这是好事情。如果涉及到信仰问题,教会可以提供很多帮助。如果涉及到心理问题的话,轻度的心理问题牧者可以帮助解决,若是出现高焦虑、易发怒、失眠、抑郁等重症心理问题的信徒,我建议还是要交给心理辅导的专业人士来帮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里涉及到“界限原则”,就是我们牧者不要把自己当成“救世主”,要明白我们能给予信徒的帮助是有限度的,这个界限非常重要。很多教会牧者并没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有时所提供的帮助是有限的或主观的,有时也可能会弄巧成拙,其结果是适得其反。
福音时报:牧者怎样才能更专业地帮助出现心理问题的信徒呢?
顾牧师:很多基督徒认为,心理问题只要通过祷告就能够解决,可是忽略了心理问题是一种病。如果当地牧者不具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可能会把信徒高抑郁、高焦虑引起的幻觉与基督教里的神秘主义,诸如异梦、异象联系起来;把精神分裂症患者看作是被鬼附。
我前段时间遇到一个信徒,他两年前遇到重大的打击,内心一直没有得到安慰,由于长时间处于负面情绪中,身体出现了病理性的神经症。身体上感到这不舒服那不舒服,可是到医院检查,也查不出任何问题。这种情况我们通常很少会想到是心理问题所引发的。
还有疑病症,也会出现躯体症状,并且会在整个身体上游走。比如说今天可能是肚子痛,明天可能是胃痛,后天可能是头痛,再过几天可能是其他的躯体症状,可是到很多医院去检查就是查不出病来。这种情况也要对症下药,从心理学角度来解决。
帮助信徒解决心理问题,需要专业的教牧辅导方法。教牧辅导的全称是教牧心理辅导,是以《圣经》为基础,结合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来辅导信徒。目前,教牧辅导在国内还属于比较新兴的领域,国内牧者有国家人社部认证的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比例非常低,国内在专业从事教牧辅导工作的牧者也寥寥无几。
目前国内开设教牧辅导课程的神学院校比较少,同时也缺少专业、系统的教牧辅导相关的书籍。据我所知,除了金陵神学院邀请冯淑仙老师开设教牧辅导课程以外,江苏神学院有一部分这方面的课程,其他神学院或有类似的讲座和短期培训。在这种现状之下,我们在不断地推动教牧辅导在国内的神学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福音时报: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推广教牧辅导呢?
顾牧师:我倾向于帮助更多的基层教会牧者,让他们获得专业的教牧辅导知识,然后他们去更好地帮助众信徒。上帝的工作不是一个人去做的,要一群人去做,我帮助一个人只能帮助这一个人,我帮助一位牧者,可能是帮助他们整个教会或者帮助一群人。如果我们的牧者都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神学院校也开设了相关的教牧辅导专业课程,那么以后再遇到新冠肺炎疫情类似的公共事件,牧者就能够更好地辅导信徒,信徒也能够去帮助许多社会上的人。
福音时报:您是如何帮助这些基层教会牧者的?
顾牧师:我这几年受邀去福建、安徽、云南和江苏省内一些两会和教会开设教牧辅导培训班比较多。
作为教牧人员,我发现在生活中我们的信仰和生活可能是脱节的,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把信仰活化在生活中。在牧养过程中,牧者常常会在自己的属灵生命层面上,主观地以自己的个人信仰经历来辅导信徒。但是每个人的信仰生命经历、遇到的问题是不同的,需要牧者客观地看待,客观地辅导。
我的培训侧重于给这些教牧人员专业技能装备,比如专门的心理学技巧——如何去聆听、共情、收集资料,如何去鉴别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自卑等常见的心理问题。实际上,《圣经》是一本很好的心理辅导书,在《圣经》的原则基础上,教牧人员以客观的态度尊重信徒,用心理学技巧尝试去帮助辅导他们。也就是保罗所说的“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马书 12:15)
此外,我在各地两会开设教牧人员培训班的时候,发现在基层教会很多的专职传道人都是带病侍奉,他们自身也有很多心理问题无法解决,侍奉慢慢变成了沉重的负担。我这两年外出培训,通常情况下是半天时间上课,另外半天则在不停地辅导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基层教牧人员。
福音时报:一提到心理学,可能有些教会或牧者有顾虑。您在做教牧心理辅导培训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阻拦或障碍呢?您是如何面对的?
顾牧师:有。特别是一些年龄偏大的基层教会牧者,他们自身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在教会中权威性比较强,遇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信徒,会一概归为“你被魔鬼给捆绑了。”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个女孩已经被医院确诊为精神分裂症,但是当地教会的长老认为她是被鬼附,就使用基督教内驱病赶鬼的方法,要求家人不让女孩出门、不让看电视、手机,要求女孩必须整天读经、唱诗、祷告,个别有爱心的信徒在半夜去她家给她祷告等。从实际效果来看,不但没有医治好女孩,还加重了她的病情。后来教会有一位参加过教牧辅导培训的义工传道人把她推介给我,我根据女孩的实际情况帮她转介到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女孩在那里治疗了20天就把病情控制住了。我在当地做辅导培训的时候,那里教会的长老还在说,“他那个心理咨询是没用的,到我这里来吧,这就是被魔鬼捆绑。”
还有一种情况,是牧者没有把握界限原则,有心理问题的信徒反而得不到专业的帮助。
我前两年受邀去福建省某市两会培训班讲课,遇到一位传道人,她出于好心把一个已经被家庭遗弃,有暴力行为的重症精神病患者接到自己家里来照顾。结果,这给她的家庭带来了很多问题,这个精神病患者有时甚至会打骂这位传道人和她的家人。在这种情况下,我告诉这位传道人要有界限,有些事情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应该去寻求政府和社区的帮助,把这个患者送到精神病院去治疗。
这位传道人觉得,我们基督徒应该有爱心。但是我告诉她什么是“界限原则”,“这种‘爱’已经过了你力所能及的界限,已经影响到你的家庭,如果有一天这个有暴力行为的重症精神病人病情发作,那后果将会非常严重,会给你的家庭带来沉重的伤痛。”
当下一些基层教会的牧者对教牧心理辅导没有认识或不认可,我可以理解,这需要时间吧。
(注:顾周荣牧师为江苏一教会牧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教会牧养之余为了更好地帮助大众,开设有“心语空间”心理咨询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