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看不见的客人》之一:论影片人物里的人性善恶
《看不见的客人》是西班牙的一部小众化的悬疑电影,导演是奥里奥尔·保罗。故事的一开始是男主艾德里与情人劳拉情感出轨之后,在回去的路上发生了一起车祸,撞死了一名男青年丹尼尔。此时面临一个选择,是逃跑还是报警?当艾德的伴侣劳拉准备报警的时候,艾德制止了他,说这荒郊野外,既没有摄像监控,也没有其他人看见,完全可以选择毁尸灭迹,逃之夭夭。于是,慌乱中的艾德做出了一个绝情的举动,将丹尼尔的尸体和他的车一起沉入湖底。
而当他们修车时,遇到一位老人,却意外发现他竟是死者的父亲。
就在他们修好车,准备逃跑的时候,却又收到一封匿名恐吓信,说他们毁尸灭迹的事情他都知道,勒索他们十万欧元,否则就报警。
当他们来到酒店时,却发现这是一个圈套。艾德被不知名的重物打晕,等他醒来时,劳拉已经断气了,地上满是钞票。根据警方调查,这是一起密室杀人案,而艾德成了最大的嫌疑人。
为了洗脱罪名,艾德请来了“从不失败”的金牌律师——弗吉尼亚。随着案情的推进,真相被一一揭开……
影片最让人感到人性阴暗的一面是当艾德准备把丹尼尔沉入湖底的时候,却听到了后备箱的声音。真相是丹尼尔并没有被撞死,只是被撞晕而已。但是灭绝人性的艾德却依然选择将丹尼尔推入死亡的深渊。
最让人感到唏嘘的是金牌律师在撕开面具之后,展现的形象竟然是死者的母亲——因为她曾经是一位剧团的演员。
这部影片既是对人性的拷问,也是对罪恶的控诉。凶手艾德没有柔情,没有怜悯,只有赤裸裸的杀戮与残害。人性的善义究竟去了哪里?谁来追问罪之根源,谁又来质问人性之善恶?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叹息、思考与警示。
影片中的艾德为了维护自身所谓的名誉与地位,性格在扭曲、人性在丧失、灵魂在消逝。这是一部人性罪恶的悲剧故事,但同时导演也在影像中控诉着人性之恶、鞭挞着人性黑暗。让我们在看影片时,除了对逝者表示惋惜与同情,还在内心发出沉痛的呐喊。
导演奥里奥尔·保罗自己说他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他的《看不见的客人》,里面的人物亦正亦邪、亦高尚亦粗鲁、且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色彩,这就是来自社会的人物复杂性。导演的娓娓道来,让我们就能真实地触摸到那个人,好像就是我们身边的人。这充分显示了这部影片沿袭了贴近生活、透析人性、回归本真的写实风格。而影片的叙事风格也是独树一帜,除了赤裸裸的控诉与沉痛的哀泣之外,还有一种宗教式的罪性与救赎思想隐含在其中。在探索生命终极问题之时,也表达了导演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与追问。
影片给我们展示的人物是一个美德与卑鄙残酷交战之地。这也正体现了人性的真实境况。所以,这部影片中导演没有唱赞歌,他只是说出了人性之恶的一个真相。但同时影片也充满了对人性的同情与怜悯,因为犯罪者总有自身不得已的苦衷,其中包括社会的禁锢,生活的压力,以及性格的障碍与心理的缺陷等等。人本来应该是冲破现实,去追寻心灵的自由与丰盛。但,人们却本末倒置,为了适应现实,而让心灵承受奴役与禁锢之苦。哪里才是人们得到休憩与安息的家园?这是这部影片留给观众的一个思考命题。
作为基督徒,我们如果从属灵、信仰的层面看待里面的人物镜像,就会发现他们内在的人性是如此复杂,真的是善与恶、美与丑的挣扎交战。深陷人性与罪性的泥沼,他们的生命是在苦苦喘息,他们的内心发出的是声声叹息与声声呐喊。他们的无奈、他们的迷茫、他们的哀叹直面指向一个属灵问题:那就是他们面对罪性的本质,依靠自己的力量真的是无能无力,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对于罪性的救赎,而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正好可以成为他们最好的灵魂救赎。
主耶稣的十字架里面有恩典、有饶恕、有真理、有救赎、有爱,这是影片人物的生命之拯救,同时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生命之拯救。因为影片人物所展现出来的人性与罪性的种种镜像,其实就是我们所有人的生命之缩影,他们在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欲望、贪婪、黑暗、罪恶,我们所有人的生命里都有一二。
所以,不但是影片中的人物需要十字架之救赎,我们所有人都需要,无一例外。正如圣经所告诉我们的:“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3:23)”、“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罗6:23)”、“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