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西洋艺术家的传奇见证
明末清初,以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郎世宁等等为代表的耶稣会士,怀着虔诚的信仰,远涉重洋来到中国传播上主的福音。耶稣会士不但让基督信仰得以在中国发展,更是充当“西学东渐”、“中学西传”的文化使者,促进了中西两大文明之间的交往。
而在耶稣会士中,有一群人特别引人注目,他们拥有很高的艺术素养,在宫廷内从事绘画、建筑等活动,让中西方的艺术结晶得以交融,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瑰宝。
耶稣会士之所以会成为宫廷的艺术家,除了他们自身拥有很高的艺术素养外,也与他们的使命以及当时的环境息息相关。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蒋友仁、贺清泰等等欧洲艺术家来华,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在中国传播福音,让更多国人认识上主。如果不是信仰的呼召,他们就不会长途跋涉,来到东方古国。
到了康熙末年,尤其是雍正时期,中国天主教不再像以前那样受到扶持了,而是遭到了严厉打压,史称“百年禁教”。这既有中西礼仪之争的影响,某些传教士(穆敬远)与部分满清贵族基督徒参与宫廷斗争有很大关系。
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来华传教士要想公开活动,除非能有一技之长,否则很快就被驱逐。他们中不少人懂得科学知识,因而在钦天监工作。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人则拥有美术、建筑等等才华,得以进入宫廷服务。而且他们还遇到了酷爱艺术的乾隆皇帝,虽然弘历的艺术素养存在争议,但他欣赏传教士的艺术作品是不争的事实,这些传教士也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甚至缓解了朝廷与教会的张力,让天主教拥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郎世宁、王致诚、安德义以及艾启蒙是当时清宫中的四大画家,他们采用大胆探索西画中用的新路,熔中西画法为一炉,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画法,从而留下了不少传世名作。像《十骏犬图》、《百骏图》、《乾隆大阅图》(郎世宁)、《阿尔楚尔之战》、《十骏图》(王致诚)、《准噶尔战功图》、《香山九老图》(艾启蒙)、《乾隆平定西域战图册》(安德义)等等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成为故宫博物院的珍贵展品。
除了绘画外,耶稣会士也参与了圆明园的修建,蒋友仁虽然在钦天监工作,可他精通建筑艺术,得到了乾隆的赏识。于是担负起了圆明园东侧的长春园西洋建筑群的设计与修建,此后他又陆续指导续建了蓄水楼、养雀笼、黄花阵、海晏堂、远瀛观等多处水法工程。目前圆明园仅存的大水法,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历史以及英法联军无耻罪行的见证,而这个遗址正是蒋友仁神父留下的建筑遗迹。
以郎世宁、蒋友仁为代表耶稣会士中的艺术家,为了福音的缘故而进入清宫从事绘画、建筑活动,为中国艺术宝库留下了不少艺术珍品,见证了一段中西艺术交流的美丽佳话。
延伸阅读:
[法]伯德莱著,耿昇译:《清宫洋画家》
《清宫洋画家》是作者用了40多年的功夫,潜心搜集和苦心钻研的结果。作者为了写《清宫洋画家》,曾遍访欧美各大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拍卖行以及各家公私特藏处。此外,他还远涉重洋,多次访问中国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承德原避暑山庄和围场。他比较全面而完整地介绍了在清朝康雍乾三代皇宫中,曾充当过皇帝御画家的一批入华耶稣会士(也包括少数其他修会的会士),其资料丰富、论述简明,观点公正。各家学者,可以从《清宫洋画家》勾勒出的线条中,按图索骥,再进一步从事深入的专题探讨。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