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格局与智慧
早春,桃树开着淡淡的花,风一吹就轻飘飘飞起来。出去走一趟回来,男孩小斌的头上就沾着细细的花瓣,还有淡淡的桃花香。桃花年年开放,孩子的童年却只有一次,所以需要给予孩子足够多的时间去游戏、足够多的空间释放自由的身体与自由的心灵。这位父亲懂得孩子的心声,也知道童年的意义。
学校要举办绘画比赛,小斌不想参加,说那样绘画很累。失去了自由,就失去了童真,父亲也觉得很有道理,不过他还在犹豫。父亲曾经去看了一次儿童绘画展览。看孩子们西装笔挺地上台领奖,后面父亲母亲祖父祖母热热闹闹地围了一大堆。有记者,有照相机,甚至还像模像样地发表一篇得奖感言。父亲开始思考:或许,得奖的那一刻是孩子记忆中最兴奋的一瞬间。那么后来呢?孩子一定会有难以言表也深藏心底的心理负担。得失的厉害很明白地摆在父亲的面前,到那时,画画对孩子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快乐,而是一种处心积虑的功利性的竞争,这无疑对孩子的童年是一种侵犯,也是对孩子心灵自由的一种掠夺。
“没有童心的童年不是我们该给孩子的礼物。”父亲这样告诫自己。于是,在父亲的支持下,小斌没有参加绘画比赛。虽然没有得奖的兴奋,但是小斌在画画时,依然有那种单纯的快乐与幸福。这种幸福是那么平静,那么恬淡,像是置身于田园之中,给了孩子心灵上的释放,也让孩子的绘画空间多了一些应有的张力,更重要的是保护孩子心中对于绘画艺术这一份热忱与兴趣。小斌的父亲以敏锐的洞察力将孩子生命中的禁锢与辖制剔除,用自由与爱守望孩子的童年,让孩子的童年充满阳光般的希望与幸福。
父亲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座丰碑:男孩子将父亲看作是心中的英雄,一切以父亲为榜样与楷模;女孩子将父亲看作是心灵的港湾,给予自己无限的安全感。但是,在中国,有一个普遍的教育怪状,那就是父爱的缺失。这不仅仅是中国父亲教育技巧的匮乏,更重要的乃是父爱的迷茫与朦胧。换一种说法就是缺乏父爱的觉醒,因为唯有父亲的心灵觉醒,才能寻求教育方式的改变,否则父爱就如一潭死水,永远也不会有新意微澜。
父爱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对于男孩来说,父亲是孩子模仿的对象,父亲的言行将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此同时,父亲可以给男孩制定相应的生活与行为准则,这对抑制男孩的不良行为,为男孩树立人生规则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于女孩来说,父亲是孩子温暖的港湾,可以为孩子情感倾诉与情绪疏导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如果一个孩子缺乏父爱,那么他就会严重缺乏安全感,并对他人有一种不健康的依赖感。据一项科学研究表明:许多有成瘾性格的孩子,比如网瘾、毒瘾等等,追溯他们的家庭教育,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父爱在童年的缺席。
父爱不能缺席,但同时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与智慧。首先爸爸必须爱妈妈,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对妈妈的一种体贴的照顾与关系,这样既能让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气氛,更能让孩子在爸爸对妈妈的关爱中看到何为真正的爱,让孩子看见真爱的本体与实质,从而为孩子将来的情感生活奠定了坚实的榜样基础。因为有一个教育理论就是夫妻关系必须优于亲子关系,这也是教育学家卢琴所说的:“爸爸爱妈妈,这是夫妻关系的基石,同时为亲子关系播下希望之种粒。”
与此同时,爸爸在教育孩子方面需要有一点心思,即父爱教育的创新创意。有一位父亲,在孩子成人礼前夕,利用暑假假期,和孩子一起骑行川藏线(他家离川藏线距离不是很远)。父子俩,两辆运动自行车、一些简单的骑行装备、一顶帐篷,踏上了充满挑战的骑行之旅。父子俩在途中遇到了许多挫折与困难,但父亲都是与孩子一起想办法来解决问题。更多的时候父亲只是给予建议与指导,让孩子参与具体的操作与实践。父亲说,这是要让孩子经历生活最真实的淬炼与磨砺。在面对困难时,孩子也是激情满满,他通过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找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与价值感。孩子自己说:“这次骑行让我终身难忘,不但让自己得到了真正的生活历练,而且在骑行途中虽然与父亲有过争执、有过矛盾,但父子俩这种患难与共的情感,却是非常奇妙,真的是言语所无法表达的。”这就是一位父亲的大格局与大智慧,用一段暑假骑行让孩子得到了真实的锻炼,用父亲的陪伴让孩子感受到了父爱的温情。
圣经当中有好父亲的榜样,比如主耶稣在地上的父亲约瑟,他以敬虔、美德与好品格成为家庭的支柱,同时也成为主耶稣作为人子的父爱庇护。圣经中也有坏父亲的警戒,比如老以利,他的两个儿子何弗尼、非尼哈藐视神的祭司神职,行狂妄、悖逆、淫乱之事,以至于受到神重重的责罚。从中可以看出老以利作为神的仆人,对子女没有尽到牧养、教导的职责,以至于他们悖逆神,犯下滔天大罪。这对我们基督徒父母来说是一个严肃的告诫与警示。
我们要遵循圣经的原则教养自己的孩子,让他们从小认识上帝、敬畏上帝、信靠上帝、侍奉上帝,让儿女成为耶和华的产业,远离魔鬼的网罗,正如圣经所言:“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22:6”、“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6:6-7”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